胡显明亲自在二十二楼电梯门口迎接。
电梯门一开,胡显明热情洋溢地说道,“二嫂,你来怎么不让志远提前给我打个电话?”
从电梯里走出来的小老太正是顾志远的母亲。
志远母亲神情有些局促,“四叔,志远不知道我来”。
胡显明把她请进办公室,志远母亲走到窗口向下看,“哎呀,这么高!”
“是啊,二十二楼”,胡显明应道。
看童李雅还站在旁边,胡显明笑吟吟地说,“童秘书,你去忙吧!”
童李雅看胡显明今天有点喜怒无常,赶紧开溜。
志远母亲坐到沙发上,摸摸扶手,左右看看,“这办公室真阔气”。
胡显明嘿嘿笑道,“二嫂你早应该过来看看”。
志远母亲轻叹口气,“老都老了,不是因为志远的事,我是不会来麻烦你的”。
胡显明这才认真端详起眼前的二嫂,脸上的皱纹如同刀刻的一般,一刀深似一刀,身子佝偻着,跟四十多年前判若两人。
1971年,16岁的胡显明刚初中毕业,正是满腔热血的年龄,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同校的许多学生去了通城,只有他和其他五个人分去了更远的漂城。
当时按照规定,每名知青挂靠一户农户,还必须是贫下中农。
胡显明就落到了顾家。
顾家素来以“阊门望族”、“耕读世家”自居,偏偏那个年代没有读书的出路,等到胡显明来投,顾老爷子欣喜若狂,视他为己出。
那一年,顾老大25岁、顾老二20岁、顾半仙17岁。
自然胡显明成了老四。
那一年,顾老大已从部队退伍分配到丰庆粮站上班,顾老二刚刚结婚,胡显明便和顾家老夫妇及顾半仙挤在顾家老宅里。
胡显明、顾半仙年龄相仿,很快成了好朋友,两个哥哥都已成家,把他俩看成小孩子,自然不会玩到一起去。
当年,十八团周边还没马路,只有歪歪曲曲的泥巴路,村落里的小路和田埂一般,细长细长的,除了沿路一排草顶土坯房外,都是一块块田地。
那时候的田地按人口算,顾家就分得超过十亩地,偏偏十多亩地不在一起,东一块西一块的,与其他村民的田地间隔相邻。
到了两季稻种下后,村民们就忙着除草打药。
下乡接受再教育的胡显明,秉承“劳动者最光荣”的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田间劳动。
顾奶奶看他唇红齿白、细皮嫩肉的,颇有不舍,“小四,你就不要下地了,每天专门给我们送饭过来就行”。
胡显明看着顾半仙在地上娴熟地拔草,不甘示弱,“三哥能做我也能做”。
拗不过他,顾奶奶便让他下了地。
胡显明学着顾半仙的把式,用锄头去刮田埂周边的杂草。
热火朝天干了一会,隔壁田地的一个老汉把胡显明叫停了,“我说胡小四,你这城里人没吃过韭菜吗?怎么把你妈辛苦种的韭菜给薅掉了?”
胡显明握着锄头,愣住了,这不是杂草吗?
顾半仙已经撅着屁股在拔草,离胡显明有八丈远。
前后左右田地里冒出不少人头,都嘻嘻哈哈哄笑起来,揶揄道,“这城里的孩子连韭菜和回头青都分不清”。
胡显明顿时脸涨得通红,都长得绿油油的,他确实分不清。
这时,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走过来,脸上挂着春风拂面般的微笑,问胡显明,“你就是苏市来的小胡?”
胡显明仔细一看,瓜子脸,双眼皮,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根长长的麻花辫,他顿时有些害羞,“是啊,你是?”
女孩没答话,蹲下来,指着田埂边的韭菜和另外一侧的杂草说道,“其实很容易区分的,韭菜是扁的,回头青有边边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