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参加科举的主要有三种人,即“生徒”、“乡贡”、“制举”。 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各地方州县的官办学习结业的一部分学生,被称作“生徒”。
而不在校学习自学成才者,提出书面申请,先参加县一级的考试,合格者再参加州一级的考试,合格者送京,称为“乡贡”。最后一类是皇帝临时下诏选拔“非常之才”,也就是以皇帝的名义征召各地有专门才能的知名人士,统称为“制举”。
其报考程序:一、举子们到达京城后,先要到尚书省有关部门“疏名列到”,即办理报到手续。二、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发给举子的推荐证件,还有“家状”,即由举子本人填写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方面的家庭状况表。三、接下来还要“结款通保及所居”。要求举子们以三人为一组来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暂时住所。
只要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上面的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有门子的在尚书省都靠着亲戚长辈们的面子办好了,而没门子的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对此不敢有一丝马虎,早早的就把资料备齐了。
一般来说像这种考试资质的事是没人走后门找他们这些考官走后门,所以褚遂良他们终于在考前可以休息一下。
原主考温彦博因为破了相,有碍观瞻,辞去了主考一职,作为副主考的褚遂良则补上了这个缺儿,为了弥补他在经验上的不足,皇帝特意又命姚思廉出来辅助他。
可这主考的位子褚遂良还没有坐热乎这麻烦就找上门了,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皇帝赐婚的考城县公的孙女、未来的太子妃、独孤妙音。
对于这位太子妃的到来,褚遂良感到非常的奇怪,独孤家要真想让什么子弟入仕直接去东宫岂不是更方便,用得着来找自己吗?最不济,去找云中侯也比找到这强啊。
带着一头雾水,褚遂良等人不得不硬着头皮把这位小姑奶奶迎进了正堂,随即行了君臣之礼,口中念叨:“臣,褚遂良、温彦将、姚思廉见过太子妃殿下。”
“三位叔父不要如此多礼,一来我还没有正式接受册宝,二来你们和家祖、先父都是同朝好友,让你们给我这个晚辈行礼,我这心里怎么能过得去呢。”,话毕,独孤妙音虚扶了一下,让这三位长辈赶紧起来。
不过,说独孤家和他们是同朝好友那是抬举他们了,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在前隋的时候只是东宫的学士,温彦将是羽林骑尉,姚思廉任汉王府行参军。都是些宵小末吏,和独孤家这样的皇亲国戚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相提并论的。
改朝换代后,他们做了高官,本来是可以不用理会这个前朝望族家的小姐的。可现在不同了,人家现在头顶着皇帝的圣旨,他们也不得不再次的向独孤家弯腰。
“殿下谦虚了,您接了圣旨,那自然就是东宫的女主人,我等臣子给您行礼那是朝廷的典制。”,待褚遂良话音刚落,温彦将和姚思廉也跟着附和着,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礼法自然最是在意了。
“敢问殿下今日来所谓何事呢?”,虽然三个都想不明白,但褚遂良是主考官,这个疑问也只能由他提出来。
看着这三位主考大臣依然十分拘谨,独孤妙音也不再和他们客气,随即言道:“这次我来是想请三位叔父帮个忙,给我在这次科考中找个答卷做做,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帮这个忙呢?”
啥,独孤妙音的话,让这三位饱读诗书的大儒们由于雷击,太子妃考进士,这是闹那样啊?再说也没有女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先例啊,这不是难为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