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头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这首词还在思归,也还是思归而不得。作为一个政治斗争中的落败者,无论旧交还是新贵都没有音信往来了,而今路过苏州,只有歌伎殷勤招待,为苏轼送别。——宋代士大夫与歌伎之间往往可以形成一种超越功利的关系,于是歌伎就变成了落魄士大夫的心灵港湾,此时歌伎的意义和思归是类似的。
在一处驿站里,苏轼即将离去,而歌伎的歌声开始哽咽,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潇潇细雨更加惹动了愁肠,泪珠落在罗衣之上,不知何日才能重见。
苏轼的全部词作中,《醉落魄》这个词牌非常罕见,但在熙宁七年(1074),这仅仅一年之中,就有三首怀归主题的《醉落魄》,词牌的字面意义与词作的主题映衬得如此合拍,更增添了几份凄凉萧索的意思。
“轻云微月”是三首《醉落魄》中艺术水平最高的一首: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这这首词在文字上很见功力。上片最后两句“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最后的“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修辞魅力。“歌”与“归”构成一对矛盾,象征着仕进与隐逸;“西南”与“东南”也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既是写实—因为苏轼是蜀人而游宦江南,故有此语;这也是象征—西南家乡象征归隐,东南游宦象征仕进。四句话,充满了矛盾对立,也含有了表层与深层的多重含义。
离开杭州,前往密州,这是心情复杂的一年,既沉醉,又落魄,小船想向西南驶去,离开波诡云谲的官场,回到风景秀丽的眉山老家,但一辈子都没能如愿以偿。拦着自己归隐的脚步的,与其说是宦海的风波,不如说是心中的抱负。一次次的贬谪,一次次的周游,一次次的自我排解,都是因为不甘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