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帝谈兴渐浓,听完朱厚照对于军务整顿的想法后,心里暗赞不已,“军务你已经说了,政务那边你也说说吧,有需要改革的地方吗”?
朱厚照小心翼翼的撇了眼弘治帝,弘治帝注意到他的眼神,鼓励他说:“没事,今天就我们父子俩讨论”。
“父皇,政务那边其实儿臣也有想法,现在大明录用官员基本按照科举取士,科举是好的,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但科举的内容儿臣认为需要改改了。做文章好不一定能成为好官,八股取士内容太单调了,都是一些空洞的文章,于治国治民没多大用处,上不能保家卫国、下不能安抚黎民百姓”。
“这句话错矣,科举取士的本意是录取明事理的读书人为朝廷效力,怎么说没用处呢”,弘治帝并不认同朱厚照的说法。
“是,科举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意是对的,我没说是错的,我说的是科举内容,儿臣觉得要想一个国家正常运转,首先是必须要有各行各业的人才,而大明现在的官僚体系都是八股取士,这样就造成了朝廷人才单一的情况。而因此带来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其中一个就是官官相护”,说到最后,朱厚照给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弘治帝闻言猛而惊醒,对啊,现在的大明官场不就是这样吗?他定了定神说:“你说的情况固然存在,但朕相信也只是少部分而已,朝廷忠臣都还是比较正直的”。
“那是因为有英明的父皇”,朱厚照不大不小的拍了个马屁。
弘治帝笑了笑,英明?那是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换来的,弘治帝脑海中浮现出刚刚朱厚照说的军务整顿方案,是不是也可以搞个类似军务院的机构呢?把内阁扩大一些,这样自己就不会那么累了。
“照儿,你看是不是需要扩大内阁”?
朱厚照眼前一亮,赶紧说:“父皇,我正有此意,其实大明的机构是需要改变的,除了扩大内阁,还需要增加各部,现在八部不足以应付各项事情,儿臣认为急需增加教育部、科学部、廉政部”。
弘治帝习惯性的敲着桌子,目光深远:“再看看吧,容朕再想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弘治帝是懂得,大明政治现在刚刚稳定下来,所以弘治帝不敢轻易去打破这种平衡,而且在朱厚照的设想中,有个重要问题弘治帝不得不认真衡量,那就是皇权。
皇权,是弘治帝的依仗,从朱厚照述说中,弘治帝没有看到皇权是加强还是削弱了,所以他要衡量清楚。若是这个改革方案是由大臣提议的,那弘治帝根本不作考虑直接否定,但这是朱厚照提出的,弘治帝才有耐心。
“你先从军务开始吧,朕先看看效果,另外你想安排王守仁为赈灾总负责,朕同意了,等会朕就让内阁拟旨”,弘治帝结束了谈话。
按照奏报所说,灾情最为严重的是朝邑,王守仁带着新军紧赶慢赶,终在二月底赶到陕西省,马不停蹄转向朝邑,临近朝邑时,道路完全裂开,裂缝巨大,有些深不可见底。
“报告教官,前方无法前进,已经被水淹没了”,一个新军前来报到,属于新军的侦察营。
王守仁皱着眉头打马快速前行,前方一道洪水滚滚而下,拦住了大军去路,王守仁观察了一会说:“命令所有人就地休息,侦察营分开两路沿河上下探查情况,看有没地方绕过去”。
唐伯虎平生第一次骑马赶路,一路颠簸,早就面色苍白,若是换做以前花天酒地的他,估计早趴下了。幸好在西山每天的锻炼让他身体有所增强,但还是无法使用这种高强度的急行军。唐伯虎死死咬牙撑住,为的是不在新军面前丢太子殿下的脸,好歹自己也是太子殿下跟前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