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很快便在珠窝村传开了,许多人,便到了田地中,将所有的稻谷都看了一眼。
逐渐看出了端倪。
这稻穗又多又饱满的,全部是苏家包的那些田地中的。
别的地,稻穗还是很稀疏,看那样子就能知道,这产量,不会高到那儿去。
众人本来还以为是上天今年眷顾了珠窝村,现在看来,这老天,似乎只眷顾了苏家啊。
有经验且又有耐心的村民,蹲在田坎上将麦穗数了数,最后直呼,这一亩地最少要产个几百石的稻谷吧,甚至还有可能更加的多。
要说最为惊讶的,非朱翁一家莫属了。
朱翁当初听苏棠提起,苏棠家提供稻种给他种,然后收获了,稻谷一人一半的时候。
他只觉得苏棠是想要占他家的便宜。
但一亩地,除了交税,顶多也就一旦左右的收成了。
现在的粮食便宜,卖不起价格,若是给苏棠分一半,其实也被占不了多少的便宜。
本着吃亏是福的想法,他便答应了下来。
然后便是拿着苏棠提供的稻种,全部种植在了他家的田地中。
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他家的粮食也铁定是大丰收。
若还是按照一人一半来分,也要比往日那一两石的收成多多了。
如今看来,似乎他们家才是占便宜的,而且,这便宜还占大了。
从上月开始,临近村子的百姓,大部分都会到兔儿山来卖木材。
而珠窝村的百姓,少不了议论丰收的事,这一个传一个,不少人知晓了珠窝村大丰收的事。
有人羡慕,但也有不少人泼凉水。
这稻米接穗多,未必产量就高,别到了打谷子的时候,全部是瘪的,白高兴一场。
两种说法,出现了两拨人,每日一见面就开掐。
至于收成到底有多高,等着到了收获那日,称了重量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反正,再有个一月,也就见分晓了。
...
苏棠现在虽然“攀”上了当今的晋王,但依然“低调”的很。
还是安心的当她的小小监市,每日在长安城中巡逻。
偶尔也会到李琳芳的铺子去蹭蹭吃喝。
原本彭大娘是自己在摆摊子,前不久还从李琳芳那儿学了技术,在自己的摊子上卖起了凉面、凉粉、天蚕土豆。
她虽然学会了这三种小食食材的做法,但这三种食材的好吃与否,关键在于拌料上。
这一步,她着实不好意思在厚着脸皮,求李琳芳教她了。
味道不好,客人愿意为之花钱的也就越少。
而且,她摆摊的延寿坊,距离西市又比较的近。
虽然价格都一样,但她卖的小食味道不好,客人宁愿多走几步路到西市去,也不愿意在她这里买。
而苏氏小吃铺又采用的是提成制,当月若是卖的吃食越多,干活的人工钱也就越高。
彭二娘有一日悄咪咪的告诉她,在苏氏小吃行干一月,工钱快有一贯了呢。
而且,现在李琳芳似乎在物色店长,也就是掌柜的,工钱还会高上不少。
若是当上店长,一月有几贯收入都是可能的。
对于彭大娘来说,别说几贯了,能有一贯钱的工钱,那都抵得上她现在起早摸黑的摆摊了。
彭大郎靠着给小食铺送外卖,一月下来赚的赏钱,也非常的不错。
种种迹象表明,在苏氏小吃行干活,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