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姜糖的例子在前,村民们都知道读书的必要性。
家里有了余钱,都愿意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去深造。
个个都来找姜糖拿主意。
送到哪儿去读书。
村子里有个很小的小学,姜糖去看过一次,破破烂烂的。
与其说是小学,倒不如说是托儿所。
家里大人都忙着做农活,腾不出时间哄孩子。
就收拾了一间空院子,选几个读过小学的年轻人当老师。
实际上就是帮忙带孩子。
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课,老师带着孩子们玩游戏。
姜糖不建议把家里的孩子送到那里去。
要想学知识还是得去公立的学校。
村里这间小学只适合年纪还小的小孩儿。
姜糖统计了准备去学校读书的人数。
还挺多的。
问题倒是不大。
就是这些孩子的年龄段相差比较大。
小的刚刚可以读一年级,大的都读高中了。
年纪稍微大些的,都是之前家庭负担重,辍学了。
姜糖听家长们说,都想供他们读大学。
希望他们也能出人头地。
女孩儿都愿意送去读书。
不得不说,是个好的开端。
姜糖自然乐见其成,扶贫先扶智。
知识的能量是不可估计的。
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学进脑子里的知识,是谁都带不走的。
姜糖联系了镇上的小学,县里的初中,市里的高中。
读小学去镇上,离家不远,每天可以来回。
读初中去县里,住校。
读高中就去市里,县里也有高中,不过师资不是很好。
市里的高中虽然比不上省里的八大高校,但也不差,师资那些也跟得上。
家长们知道要住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都很舍不得。
等学校开学后,村子里就少了好多人。
村子里都看不到孩子的踪迹了。
小点的都被送到村里的小学去了。
姜糖最近特别的忙,忙完这件事,还要忙那件事。
连吃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村里开始组织摘花椒了。
花椒都熟透了,红得发亮。
姜糖又要忙办公室的工作,还要帮着家里摘花椒。
以往村里的花椒都是摘了,新鲜的就卖给镇上的花椒贩。
价格不高,也能挣点。
姜糖为此专门跑了一趟镇上,找了好几家花椒贩问了价格。
一模一样。
一看就是几家花椒贩商量好的。
不得不说他们的打算很好。
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没出过镇,根本不知道外面行价如何。
以往姜糖在外读书也没注意这些。
大学读了这个专业,才开始慢慢的关注。
花椒贩不是镇上的人,是市里来的。
每年的这个季节,专门来这边收花椒。
他们两块钱一斤向村民们收,卖出去最少也是十块。
村民们不知道外面的价格如何,还以为这个价格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