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民变,李顺称王。
宋太宗这边派遣心腹太监王继恩领兵平定两川,心中又不免为身在成都的儿子益王赵元杰担惊受怕。令王继恩设法保护赵元杰,同时诏令免除两京各州淳化三年以来,拖欠的赋税钱物。
赵元杰,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太宗赵光义第五子。太平兴国八年(983)改名赵元杰,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
根据皇位继承传统,嫡长子继承制,皇子们十岁之后,就可以封王,不能再留在京城,必须到自己的封地去就藩。皇子就藩封王制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其他皇子远离京城,避免与太子争夺皇位。
端拱初年,益王赵元杰十七岁,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皇子出阁,可以到自己的封地成都,帮助皇上来治理蜀地,巩固江山。
如果没有王小波、李顺起义,赵元杰在成都会一直玩得很嗨。
原因很简单,“天下商税,四蜀独重”,除常赋外,更有博买务,将当地的布帛、盐业、茶业、酒业,四大支柱产业全部纳入专卖管制。
整个大宋朝,交税交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蜀地。作为两川节度使,地方截留下来的税赋,就已经相当可观,因此,赵元杰在成都,一直过着花钱如流水、天堂般的生活。
◆ 但见血山
一次,赵元杰为了给自己庆生,在花园里修造了一座假山,花掉一百多万钱银子。假山竣工后,赵元杰便召集僚属一起饮酒,开生日派对。
众人都夸赞这座假山造得精致好看,重峦叠嶂,意趣天成。只有王府的属官、益王府翊善姚坦,独自低头不语。翊善是亲王府的侍从讲授,负责教授王爷读书,规劝各位亲王。
“众皆褒美,坦独俯首。”
赵元杰正在兴头上,见大家都很开心,唯独姚坦俯首不看,就开始点他的名,“姚翊善,快来好好看看孤的假山。”
姚坦依旧低头不言,益王怒了,便强迫他称赞一下自己的假山。
姚坦冷冷地回道:“但见血山,安得假山?”在我的眼里,只看见一座“血山”,哪有什么假山?
一听这话,赵元杰甚感惊愕,便质问道:“何出此言?”
姚坦道:“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以剥民。里胥临门,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血流满身,愁苦不聊生。此假山皆民租赋所出,非血山而何?”
我在乡间,看到州县衙门的官吏为了收缴租赋,官府与州县上下相逼,地方官驱使差役,差役逼迫百姓,如果哪家交得迟了,就逮捕全家的男丁,押到县衙狠狠鞭打,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百姓赋税筑成的,试问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
一句话说得赵元杰火冒三丈,这人真是扫兴,他指着姚坦的鼻子训斥道:“一派胡言,我听闻父皇在洛阳也在修假山,比我这个还壮观呢,那个也是血山?!”
赵元杰这话说得没错,“是时太宗亦为假山”。姚坦顿时哑口无言,面如土灰。他不知道太宗也在修园林造假山,讽刺当今皇上可是杀头之罪。
姚坦的话,很快传到太宗的耳朵里。太宗思考再三,觉得姚坦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下令立即停工,将造了一半的假山全部拆除毁掉。同时对姚坦敢于直言,进行褒奖。
太宗曾召见姚坦,对他说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
姚坦是太宗为自己的儿子亲选的老师,让他监管自己的儿子,如今儿子有错,断然不能打老师的屁股。
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定陶)人。开宝年间,以《尚书》进士擢第,补将陵尉。历任隰州推官、将作监丞、知浔州。太平兴国三年召还,为著作佐郎、唐州通判。
姚坦性格耿直,身为益王翊善,尽职尽责,逢过必纠。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载,益王赵元杰未出阁时,每有过错,姚坦都及时进言劝谏。王府里上下对姚坦都有抵触情绪,就唆使益王装病不上朝。
太宗每天都派太医前去探病,过了一个多月,不见病愈,太宗甚是担忧,就将益王的乳母叫来,向她询问病情。
乳母道:“益王本无病,皆因姚坦的管教严励,益王不能自由行动,闷闷不乐,故称病。”
太宗闻听此言,勃然大怒,道:“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规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朕选拔端正之人做益王的随员,是想辅佐益王成为良善之贤王,如今益王不但不能接受规劝,还装病,这分明是想让朕把他身边的正派之人赶走,自己好为所欲为,朕如何能这样做!益王年少,未必能出此下策,必定是你们这帮人帮他出的主意。
于是命人将乳母拉至后苑,罚打数十藤杖,益王再也不敢装病,第二天乖乖上朝去了。
下朝后,太宗将姚坦招来,安慰道:“卿在王府,能以正为,被一群宵小之辈嫉妒,大为不易。卿照直了做,不必担心谗言蜚语,朕必不听。”
蜀地在益王赵元杰的治理下,并没有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物阜年丰的繁荣景象,而是民怨沸腾,烽火四起。
李顺带领义军第二次攻打成都,樊知古与郭载,护送益王赵元杰,退到东川。得知赵元杰平安无事,太宗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淳化五年(994)二月,任命赵元杰为淮南、镇江等军节度使,改封吴王,让他取道长江,直接到扬州去赴任。
樊知古擅离职守、治理无方,太宗认为他保护赵元杰有功,给予特别宽恕,令其掌管两川漕运。
同时,太宗诏令,废除剑南东西川、峡路各州淳化五年以前拖欠的钱物,招抚变民,任命张咏为成都知府,伺机入川。
◆ 曹克明起兵
大蜀政权成立后,李顺一方面开疆拓土,一方面广纳人才。
为阻止宋军南下,李顺派杨广领军十万,北上剑门。又派部下杨里贵率二十万人去攻打梓州(今四川绵阳三台县)。
当李顺带领起义军攻城夺寨之时,大将曹光实的侄子曹克明,带着母亲抄小路,从京师开封回到雅州百丈。
曹光实是银、夏、绥、府、丰、宥等州的都巡使。党项枭雄李继迁,在曹光实面前,屡吃败仗。雍熙二年(985)二月,李继迁用诈降计,将曹光实骗到葭芦川。党项伏兵四起,曹光实力战不支,殒命沙场,李继迁冒用曹光实的旗帜,攻占银州。史称葭芦川之战。
曹克明当时正负责护送军需辎重,听到伯父曹光实战死的消息,为稳定军心,秘不发丧。派人假传曹光实回军银州的消息,与仆从张贵连夜深入葭芦川,抢回伯父曹光实的尸体,返京安葬,曹克明由此名声大振。
宋灭后蜀,为防止武人造反,留在京城的蜀人被禁,不准回乡。由于母亲年事已高,需要回家养老,曹克明上报朝廷,获批准后,带着母亲回到雅州百丈。
曹克明,字尧卿,雅州百丈(今四川雅安名山区百丈镇)人,名将之后。
曹克明的爷爷曹畴任静南军使,扼守邛崃。曹畴有光实、光远、光昭三子,曹氏一门,帮助宋廷平复了中国西南,将蜀地纳入大宋版图。曹光实英勇善战,被太祖赵匡胤称为“蜀中杰俊”。
曹克明出生时,曹光实三兄弟“会敌百丈县”,曹克明的父亲曹光远不幸遇害,保姆抱着克明隐藏于苇蒲中而得以幸免。
出生在这样一个将门世家,曹克明长大后,“喜兵法,善骑射”,曹光实非常喜欢这个大侄子,任命他为衙内都虞候,将他带在自己身边。
曹克明回到家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顺的耳中。李顺得知曹克明是将家之后,很有能力,名气也大,就想胁迫他到自己手下做事。
曹克明只得带着母亲躲至山谷中避难,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一天,母子二人躲进一间破庙里,夜里,曹克明梦见有人叫他起床,突然惊醒,发现蜀兵已经逼近庙堂。
不久,雅州被起义军攻下,曹克明更是无处藏身。
王继恩出兵剑门的消息传到雅州,曹克明决心走出去,配合宋军主力一起平叛。他安顿好母亲,开始在百丈一代招募兵马,旬日间,达到数万之众。
曹克明带领着这些数万新兵,先后收复名山、火井、夹江等九县。接着分兵嘉州、眉州、邛州,建七座营寨拦截蜀兵。淳化五年(9
(本章未完,请翻页)
94)九月,收复雅州,斩敌六十余人,起义军将领何承禄率众撤到云南。
太宗任命曹克明暂代邛州驻泊巡检。
◆ 争夺剑门
王继恩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可是一个服侍过后周世宗柴荣、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三位帝王的辣手太监。天天跟权倾天下的皇帝混在一起,眼光和格局也非一般人可比。
斧声烛影之后,老练狡诈的王继恩公然违背宋皇后的旨意,不去宣召赵德芳而是去通知赵光义进宫即位,因此得到重用,先后在河北诸地执掌兵权。
论带兵打仗,王继恩不只是纸上谈兵。此次,王继恩被委以重任,担任剑南、两川招安使。作为统帅,率大宋禁军入蜀镇压李顺起义,说明太宗看好王继恩的军事才能。
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入蜀前,太宗授意王继恩全权处理军务,非十恶正脏外,都可便宜从事;采取“招抚”政策,告知变民,宣布惩治首犯,协从者凡能归顺,皆可赦免其罪。
王继恩以雷有终、裴庄并为峡路随军转运使,采用当年太祖朝宋军入后蜀的策略,分兵两路。一路以马步军都军头王杲统领,抢占秦岭山脉的剑门栈道;一路以祟仪使尹元、随军转运使雷有终统领,沿长江水陆并进,攻夔门,从北面、东面向大蜀军发动进攻。
剑门关峥嵘而崔嵬,是入蜀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把断剑门烧栈阁,蜀中别是一洞天。剑门关是出蜀入蜀的第一通道,谁能掌控剑门,主动权就在谁的手中。剑门关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大宋朝廷跟义军争夺的第一战场。
大蜀王李顺当然知道剑门关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先打剑门,还是先打梓州,起义军高层产生了极大的意见分歧。
枢密使吴文赏、武将马太保等人,主张把剑门放一放,先集中力量拿下梓州,因为梓州毕竞离成都不远,不解决它,直接威胁着“大蜀”政权。
胜负未分,乾坤未定,一切皆有可能。先打下梓州,然后再合力攻取剑门,这是大蜀高层作出的最终决策。
不过,大蜀王李顺对剑门还是放不下,决定派部下大将杨广率领数万兵马去打剑门,阻滞拖延宋军主力进入蜀地作战的节奏,为攻打梓州争取更多的时间,李顺自己与相里贵率二十万兵马去打梓州。
驻守剑门的宋军守将是上官正。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科举出身,曾多次主持审理冤狱,升迁为供奉官、阁门衹侯、天雄监军。后擢升作坊副使、剑门都监。
王小波、李顺起义后,曾指派一支义军攻打剑门。剑门守军仅数百人,还都是些年老体弱的兵卒,上官正亲自挥剑上阵,鼓舞士气,死守剑门,打退义军多次进攻。
成都监军宿翰得知剑门危急,率领手下火速前来支援。义军受到前后夹击,损失数千人马,仓皇退走,剑门之危机遂解。
太宗大为赞许,赐上官正与宿翰二人袭衣、金腰带,提拔上官正为六宅使、剑州刺史,宿翰为崇仪使、兼任昭州刺史。
数月后,上官正染疾,回京治病,疾愈后,入朝见驾。太宗嘘寒问暖,“劳问久之”,再次派遣他回到剑门任所,赐以金丹、良药、衣带、白金千两、马三匹,同时授以防御方略,令他招抚残孽。
成都被李顺攻克后,宿翰带着残兵败将,也退到了剑门。于是,两股宋军合兵一处,坚守剑门,这一出川入蜀的第一险关。
剑门关易守难攻,宋军占据着险峻有利的地形,义军缺乏山地攻坚战的经验,杨广率军几经激战,虽然付出惨重代价,依然是久攻不下。杨广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战略,迅速占领了剑门附近的山寨关隘、州县,等待时机,再战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