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承畴修建兵工厂。
孙传庭展开舆论攻势,以求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时候。
扶桑人也在想着自救的办法。
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农历三月)。
这一天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可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大顺军会师京师城下,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
也正是这一天。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李自成进入顺天府京师。
明朝大一统政权结束。
天气晴朗。
初春的气候,还是让人有些懒洋洋的。
紫荆城的金銮殿上。
随着一声钟声,再次唱起了入朝堂的唱名。
文武百官们坐在桌子上,摆着各自名字的位置上,有男有女,大多数人都很年轻。
崇祯很少上朝。
今日却早早的坐在了龙椅上,神色莫名的看着底下的诸位大臣们。
就是上朝的大臣们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本就不是上朝的时间段,却忽然要上朝,所有的人,都是面色严肃,总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实际上,对崇祯来说,还真的就是大事。
这一天就是他身死的一天,为了不然给自己的妻儿们受辱,还亲手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
可以说,有够惨烈。
也有够绝望。
相比起来,建奴的那些皇后们和妃子们,大明还给了一个烧火丫头的职位,算得上仁慈了,毕竟没有人会上去欺负这些女人。
不过那些贝勒们,可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曾今的权势有多大,做了阶下囚之后,就会有多惨。
崇祯满眼的唏嘘。
他是渡过了自己这一生中的命劫,只觉得浑身都有一种通透的,说不出来的舒坦感觉。
身旁的高宇顺,没有喊着平时的“有事奏本,无事退朝”的口号。
严肃的站在龙椅旁边,只是在目光扫视到田守新和王承恩两人的时候,眼中闪过了一丝羡慕。
如今作为太监中的能人,可是所有太监们一直努里的方向。
相比于很早之前的九千岁魏忠贤来说,慈幼局和养济院这两个部门的主管,更加让他们心动。
不但能够刷一个好名声。
还有这绝大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可以和满朝文武站在一起,算是一种正儿八经的官职了。
“朕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已有十七载,让大明从一个差不多快要城废墟中的国家,一跃而起,变成了屹立在世界之巅行列的强国。
万国来朝,朕没有见到过,就是现在,也没又那一个国家,会向着大明俯首称臣。”
崇祯心中也是无语。
历史上到底有多少事情记载的是真的。
不是说大明有许多藩国吗?
怎么到目前为止,除了自己攻打的那些小国家,就没有一个有眼力劲的前来大明朝贡?
难道真要他开着军队,一个个的打过去不成?
就是他愿意。
大明的文武百官,几千万子民们也愿意。
可人口基数是一个硬实力,来不得半点虚假,就是打下来,能不能站稳脚跟,都很难说的清楚。
也就靠近大明的这些国家,还能够想点办法。
远了,在这种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谁知道经过了多少年,才会发现那个地方本来被占据下来的小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已经不再属于大明了。
“大明军队,剑之所向,攻无不克,现如今已经灭了建奴,断了蒙古人的脊梁,向北有着沙俄,目前已经派了使臣前去查看,西边的吐蕃,也快要烟消云灭了,南边的南越,也回到了大明的掌控之中。
最近大明的军队,已经到了扶桑,可以预见的将来,扶桑也会是我大明的。”
崇祯话音一顿。
目光淡淡的扫视了一下下方的臣子们,一种掌控一切的满足感,忽然充斥在胸膛。
心中暗道:难怪当年刘邦,在见到秦始皇车架的时候,会生出大丈夫应如是的感慨,实在是让人着迷啊。
李定国则是眼神一缩。
许多的事情,都没法积累到一起去计算,不知不觉中,大明已经强大成了眼前这个样子。
记得他第一次作为大明臣子的时候。
可是为了能够吃饱饭来着。
文不成武不就的自己,居然也有做为内阁首辅的潜质,这谁能够料到?
而且诡异的就在这里。
大明居然在他们的手中,干的比曾经的那些进士,状元出身的人,都要好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底下的一些人,也都在沉思着,自己对大明的贡献,到底在那个方向。
很显然,皇上这一次朝会的基调。
似乎就是在俱往矣的叙功。
只是,外面正在打仗,现在这么做到底好不好呢?
没有人敢提出疑问。
不然就输成为众矢之的一员。
少了一些猛人。
他们的功绩,是不是就会更多一点?
“从南越传回来的消息,外面还有更多的国家等着诸位去征服,高棉(柬埔寨),暹罗国,南掌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