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乱之中,大象不断晃动身形,四根木柱吱嘎作响,随着西北角一根的断折,令几根也紧接着断折开来,巨大的顶布压铺下来,两名象身上的卫士直接栽下,另两人则是急忙护卫头领,只是被顶布所盖,视线不清。
甄宓将台之上,命总兵放箭,苗兵忙用盾牌挡格,夷人趁机飞上象身,刑刀一劈,割开顶布,一手便把苗落头领抓了起来,飞身而走。
“救头领!”
随着一声高喊,各长戈击上,夷人早已飞高,又有两声箭羽传来,苗落中有人喝道:“不准放箭,当心伤了头领。”
“你们立即退回苗寨,自省己过,我不会伤害你们头领的!”夷人临走还不忘说了一声。
等把苗落头领带回,见他身材高挑,锦帽金佩,还是桀骜不驯,一副宁杀不辱的样子。
随苗众退了回去,皋陶道:“大局已定,我们即刻带人质返回复命,听禹帝发落。”
又行三日,回到阳城之内,苗落首领被捆缚着来到禹帝面前。
“你为何反我?”
“哼,我祖上乃是华夏正统,不想战败被驱赶一隅,生存环境险恶,如今渐多难以支撑,却仍不能北迁,难道要活活被困死不成?”苗落首领正色道。
“蚩尤是个英雄,在炎黄二帝合力之下才会落败,他本也是炎帝骨肉同胞,我对他是敬重的,如今天下分立九州,各州之上也有不少蛮戎夷狄,真心希望大家和睦相处,共创太平之景。”
禹帝说着命竖亥道:“去,拿山河地理图来,黔东南雷山之前有沃野千里,风光宜美,足可养民十万,你可以带着族群在此设立第二故乡!”
禹帝指着立墙而展的巨大地图,对苗落头领说道。
“当真?”苗落头领不敢相信,看来他对这片区域也是早有向往。
“我禹已命人造就九鼎,立于阳城城门之下,我今日之后就如同那万斤九鼎,千百年后也不会变!”
苗落头领慌忙跪倒,“多谢禹帝厚恩,我屠赤代表族落一众感谢禹帝大恩,回去之后定建碑立庙,千秋万载不敢遗忘!”
后来,经多次迁徙,千户苗寨便在雷山建立起来,雷山地区就成为了苗落聚居之地。后续的几百年间,苗落分支的赏氏族、西氏族、柳氏族等族群先后来到雷山地区定居,现存的千户苗寨苗落群体大多都是蚩尤之后苗落大迁徙南下定居的后裔。
从饮食上苗落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地处深山的西南地区各种腊味都是当地特产,苗寨所产的各类腊肉、薰肠都是美味佳肴。传统的长桌宴是苗寨逢年过节的最大盛宴。特色的酸汤鱼、折耳根和自酿的米酒,都是来自苗寨村民传统的饮食习惯。
果真如屠赤所言,今后苗汉和平相处,互不侵扰,亲如一家,苗族也为禹帝设立庙宇,传送后世。
禹帝启夏之后,开辟了一个世袭传递的王朝时代,很有历史意义,禹被封为一代明君,高立“三皇五帝”之列。
甄宓与夷人使命已成,不想一念竟然留足一十五年。当晚,禹帝设宴,请好友及群臣为他们陪欢,互忆坎坷,争道别离,更多的是谢意与祝福。
第二天,禹帝命阳城文臣武将及全体族众为二人送行,鼓乐号角,旌旗猎猎,各成七数,都是王公国士之礼遇。大禹的今天离不开他们的辅助,天下的太平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撑,如今一走,可称“永别”。
他们一一告别禹帝、女娇、皋陶、启、竖亥、善行人等,并与族众挥手告别,女娇与启更是痛哭垂泪。
玄黄两道光柱升起,甄宓与夷人划在了大夏朝鲜活的气脉里。
甄宓与夷人返回百年之前,开启了另一段新的旅程。
引用:
《尚书·大禹谟》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淮南子》“禹治洪水,凿轘辕开,谓与涂与氏曰:'欲饷,闻鼓声乃去。'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九州指冀州(河北、山西、辽宁)、衮州(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青州(山东、辽宁一部分)、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扬州(淮河以南,东南至大海)、荆州(湖北南部、贵州、广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陕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北部)、雍州(陕西、甘肃、新疆、青海、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