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此事,皇帝一人就已经拍板决定了。
这背后透出的讯息,实在太多。
其一,皇帝有意重新启用给事中,也就代表着,将会逐渐加大对御史台的权力。
毕竟,六科给事中若无御史台助力,根本不会成就太大气候。
其二,皇帝将重用孟川。
其三,有可能要利用六科给事中的权力,来平衡朝中派系之争。
...
“孟川,你可愿担任六科给事中一职?”
曹长柷的声音透着一股霸气。
他这番话,更让群臣心中一惊。
皇帝赐封,臣子焉能不受?
可是,皇帝却要问孟川的意见?
这...
有吏部和御史台的官吏觉得此事不妥,想要开口,但是看到闭眼凝神的吕渊,他们便识趣闭嘴了。
虽然不合规制,可是,就连吕相公都没有说什么,哪里轮得到他们多嘴?
话说回来,皇帝曹长柷,也算是给足了孟川面子。
他作揖道:“臣孟川,多谢陛下赐封。”
其实,他对皇帝的意思很明白。
六科给事中,有监察六部、弹劾官员的责任,有时还会陪同三司会审,皇帝这样做的意思,无非就是让自己更好的插手傅天酬一事。
其外,便是这个职位,能直接干预修史之事。
多说一句,历来状元,无非就是先混个翰林院修撰当当,七品起步。
然而现如今的自己呢?
直接可以入朝参议政事。
五品官起步啊。
要知道,基本上,三品官职,就已经是朝中大佬了。
有权力可以左右国家的发展。
五品起步,距离三品,还会远吗?
曹长柷听到孟川的回应,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从今日开始,傅天酬一事,交由六科给事中孟川全权调查,期间无论涉及到谁,皆有先斩后奏之权。
刑部尚书方休、大理寺卿狄英、御史大夫赵瀚,你三人从旁协助,记住,尔等只有协助之权,无过问之权。”
话音落下。
孟川、方休、狄英、赵瀚,四人齐齐作揖,“臣,孟川(狄英...)领旨。”
对孟川乃至文武大臣们来讲,这无疑是破天荒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三司之首,可都是正三品大员啊!
论朝中地位,只仅次于内史令、中书令、门下令乃至丞相!
听陛下那意思,就是这三位朝中大佬,如今要做孟川的下手?
这...
开朝千年来,闻所未闻。
可是谁敢说个‘不’字?
当年反对二圣临朝的人还少吗?
可都死光了啊。
这些年,李轻眉权倾朝野,所杀大臣,还少吗?
换而言之,大家都被杀怕了啊!
不敢违抗皇帝的旨意!
“臣孟川,有一事请奏!”
孟川突然作揖说道。
曹长柷笑道:“卿有奏,直言即可。”
“谢陛下!傅大人一事,错综复杂,至今为止,臣毫无头绪,若是从头调查,只怕需大量人手,臣斗胆,向陛下借三个人。”孟川深深作揖道。
曹长柷道:“哪三人?”
“翰林院修撰顾青辞、翰林院庶吉士闫言、斩妖司地阶除妖使,夏黎。”
孟川之所以只要这三个人,是因为有自己的考虑在内。
首先,顾青辞聪明,爱表现,傅天酬一事,若是办的让皇帝满意,大家肯定都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因此,对方肯定毫不犹豫的帮助自己办案。
闫言,老家的同窗,可信。
这可信二字,顶得上所有东西。
夏黎。
长安通。
消息渠道多。
知道的也多。
而且,其人也很有能力。
关键与自己相熟。
至于为何未要齐彪。
孟川是担心,会让皇帝怀疑,自己这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
即使是苗头,也不行。
思来想去,孟川还是觉得这三个人最为可靠。
“准奏。若还需用人,可向锦衣卫指挥使陆文浮借调,无需向朕禀告。”
皇帝直接答应。
他想要的,只是让孟川接受调查傅天酬一事而已。
既然对方已经答应了,而且还做了六科给事中,那么一些小事,应允倒也无妨。
皇帝有着自己的谋算。
退朝之后,孟川拦在三司大佬身前,深深作揖道:“三位大人,下官越俎代庖,接了傅大人这案子,还需三位大人多多支持才是,下官在红袖阁订了一桌美酒佳肴,三位大人今日若是无事,还望赏光。”
三人相视一笑,陆续开口道:
“不用。”
“不必。”
“好好办你的案子。”
之后,三人离开大殿。
孟川望着他们的背影,深深皱着眉头。
初涉官场,一切都需稳扎稳打,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