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皇帝不可能放弃南德的,一旦我们表露出丢弃盟友的想法,国内的政治压力会大的难以想象。
只要三天后发起一次佯攻,应该就能让各方满意……”勒伯夫叹息一声,话锋一转道:“再说了,法兰西没有做好准备,难道普鲁士就做好了吗?
他们是刚刚动员的义务兵,需要处理的事情只会比我们更多,更杂乱,所以放松些。”
说完他拍了拍拉德米罗的后背,转身离去了。
勒伯夫是坚定的主战派,即使军队的临战表现让他心凉了一半,但残存的“法兰西天下第一”的思想还是令他忍不住往好的方面想。
不管大家都是些什么想法,总之各级军官都收到了指令,开始忧心忡忡地准备三天后的战争。
全军上下最乐观的可能就是拿三了,他之所以如此急促,是因为慕尼黑给巴黎压力,巴黎又给他压力,在重重压力之下,他觉得不能让法国折了面子,不能让人民失望。
组织较为混乱他是看在眼里的,不过,在拿三想来,只要士兵有素质有信仰,什么作战方案,协调调度,都是小节。
在拿三的计划中,他们要快速向法兰克福突进,延缓普鲁士的进攻速度,将北德与南德分割开,然后以绝对优势在柏林阅兵。
至于如何以19万人击败32万人,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而普鲁士这边,他们还不知道法国要用劣势兵力发起进攻。
在俾斯麦的计划中,他们原本要集中优势兵力攻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或将其赶到法国北方,打开进攻巴黎的道路。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来是盟友的南德,突然站在了北德的对立面。
同时在两条截然相反的战线上进攻是不明智的,他们便只能屯兵边境,先好好教训下自己不听话的兄弟,再谈其他。
好在法国的集合速度就像俾斯麦预料的那样慢,甚至更慢,边境军官的生活还算是悠哉悠哉。
与法国一样,普鲁士也是由威廉一世任总司令,不过威廉一世比拿三好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只是挂个名头彰显国王荣耀,并不干涉军队事务。
总参谋长是毛奇,他才是主导这次战争的人。
普鲁士的军队在南德境内一路高歌猛进,但毛奇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纽伦堡政府向他发来了照会,要求普鲁士军队不得在巴伐利亚狂轰滥炸,要尽量减小普通民众的伤亡。
如果是以往,老毛奇对这种要求理都不会理,哪怕对方也是德意志人。
但这次纽伦堡政府是他们扶持的政府,有对方的帮助,他们前期进军很快。
享受了好处,那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万一造成太多死伤,不仅不利于收编南德的军队与法国作战,还会削弱纽伦堡政府的合法性。
一方面会对战后的整合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会加深普鲁士的入侵者形象,使普鲁士在国际上被进一步孤立。
甚至连威廉一世都亲自拍来电报,要求毛奇在作战时要“万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