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好了,这个事儿也算是告一段落。
这段时间,吴彬的是要在上海多待一段时间了,今日新闻这块儿要进一步的优化升级,新添功能这块儿,也不可能是一会儿就完成的,吴彬会看实际效果,然后再去吹毛求疵。
再有就是拼多多的构想框架了。
重生前拼多多虽然是很火,但是也是很让人诟病的一个平台。
因为它主推的其实就是拼团,拼团的结果就是价格特别低。
这样一来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优惠,二来就是也能给平台带来更多地宣传。
看着很好,但同时的,也是在不断地压缩着商家的商品利润。
偶尔没什么利润,那肯定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一直的都没什么利润的话,商家肯定是不干的,也没办法继续干。
因为毕竟绝大多数公司,主要还是为了赚钱的,不是慈善机构。
拼多多平台的规则在那儿,他们不遵守那个大优惠的规则,那就只能是放弃这个平台,但是看着貌似增长不错,又不忍心放弃这么一个有销量的地方?
那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公式,税务排除掉,利润=结算金额-成本。
结算金额,不等于消费者的支付金额,平台是有扣点的,扣点完毕之后,才是商家能拿到的钱,也就是平台给商家的钱。
这个是没办法动的,那就只能是在成本上下功夫,来提升利润了。
一种就是规模化效应带来的成本更低。不过能做到这一点的商家,永远都只是少数而已,再有,即便是规模化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还是有不少东西,成本其实已经很透明,再下降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更多的商家,能做的就是降低品质,来降低成本了。
成本越来越低,品质越来越差,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台成了低价低质的代名词。
而且低价低质也是最容易吸引那些假冒伪劣商品聚集的地方。
如果最后搞出来这么一个怪胎,那吴彬会哭死的。
低质低价坑的消费者,同样也是坑的平台,然后再有一点就是坑的是平台的商家了。
稍微有点什么问题,或者有事儿没事儿的就扣商家的保证金,为啥子?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问题?还不是缺钱嘛。拼多多能发展的那么快,发展的那么迅猛,他们的营销费用支出特别高,也是原因之一,大量的广告投放,带来了知名度,带来的客户,也带来商家。
因为入不敷出,为了避免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那就只能是想法设法的坑商家的钱了。
为了坑更多的商家,所以对于入驻商家的要求肯定就高不到哪里去。
这其实就是恶性循环了。
这也是为什么吴彬想到了做个拼多多的时候,同时也想着该怎么去避免弊端,最好是能做到平台和商家们,都能开开心心的赚钱,消费者也是能拿到质量有保证的商品。
不过目前吴彬手中有个重生前拼多多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今日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