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伟几乎是带着哭腔,乡里若是能够筹到700万,公路早就修了,不会拖到现在。
乡中学教室,他也想翻盖,可惜没钱。
正规编制的老师去乡下教学不是不可以,人们不愿意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待遇低。只要提高待遇,小学教师缺乏的问题迎刃而解。
争论来争论去,焦点集中在资金上,既然是我提出来的,我不能无动于衷。
“修路的钱1,000万,我出了。”
我一开口,语惊四座。
黄副县长带头鼓掌,杨大伟镇长更是热泪盈眶。
掌声甫歇。
“翻盖中学教室大概需要多少钱?”
我问杨大伟。
“500万够了。”
“我也出了。”
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去乡下小学任课的教师,提高待遇的补贴部分,我出。”
掌声再次响起。
有了钱事就好办了。
会后,黄副县长,杨大伟镇长,专门找我座谈,落实会上承诺的资金。
我也不矫情,说话算数,以民利罐头厂的名义捐了3,000万。
为此事黄土县电视台对我进行了专访,一时间我成了黄土县的风云人物。
乡公路破土动工的那天,县里专门邀我参加了开工仪式。
程序化的流程走完之后,我回了趟石沟村。
很久没回老家了,我是前来看望伯父伯母的。
伯父伯母见我到来,十分高兴,热情接待。
这些天来,他们经营着蔬菜大棚,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有了保障,还能存下不少钱,对我感激不尽。
既然来了,蔬菜大棚我一定要看看的。眼前的景象令我多少有些心酸。昔日又粗又长的黄瓜变了模样,小了许多,倒是比平常的黄瓜稍好些,产量没那么多了,有些瓜秧看上去比较弱小,甚至还没有结果,那是伯父伯母后来补种的。
至于茄子、豆角、青椒、辣椒,另外几种蔬菜,也没有了之前的优势,个头和产量都发生了变化。
我本想重新更换一荐,仔细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不能那么做。我不能保证定期回来移植瓜秧。我若是那么做了,必会引起伯父伯母的猜疑,我无法解释那些特殊蔬菜的来历。
即便是没有我那些特色蔬菜,伯父伯母靠这个大棚也完全能够正常生活。他们不是为了发家致富,仅仅是为了能够稳稳当当地过平凡日子而已。这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