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或许可以一用,但此人姓名我并不知晓,而且……也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
听杨林这句不着边际的话,徐乙愣了愣。“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姓名?也不知道人在什么地方?这……这让我怎么找人?”
瞧着哭笑不得的徐乙,杨林才察觉到自己没有把话说明白,连忙笑着说道:“贤弟别急,虽然此人尚不知下落,但找出来也并不太难。”
“哦!不知道杨兄推荐的这人究竟是谁?又怎么去寻找呢?”虽然知道杨林的才能,但徐乙还是有些顾虑,一个几乎是陌生的人,杨林居然敢推荐给徐乙,怎么不让徐乙觉得有些奇怪?
“贤弟放心!此人之能,断然可用!”杨林看出徐乙神情中的迟疑,挥手说道。
“究竟是何人让杨兄如此推崇?又怎么找到他呢?”见杨林的神色不像和自己开玩笑的样子,徐乙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找这人并不太难,他有一位知交好友叫何桂清,现任余姚知县,只要找到他,必然能打听到此人的下落。”
“何桂清?”大清国那么多的知县,徐乙怎会认识?他默默地把此人姓名记下,准备择日找曾国藩查一下吏部档案。
“杨兄,这何桂清和你推荐的那人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知交好友!更是何桂清的恩人!”杨林正色说道:“其实,这何桂清能当上知县,靠的就是他这位好友,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杨兄请细言!”听杨林这么一说,徐乙感兴趣地问道。
杨林点了点头,说道:“这何桂清几年前还是个杭州的落魄书生,虽有些才干,但却因家中穷困,一直无所事事。有一日,何桂清好不容易托关系,搞了个捐官的路子,但苦于没有银子在手,眼看就要失此良机。恰巧遇见我说的此人,一日见何桂清在茶馆喝茶时忧心忡忡,一副潦倒的样子,出于好奇就上前询问,得知何桂清的难处后,慷慨解囊,在三天内就帮何桂清凑齐了银子,并亲自送他赴京,这才得到了浙江盐大使的职位,并在今年调任为余姚知县。”
“仗义疏财!真是好汉子!难道此人是杭州富商不成?”徐乙听了何桂清的遭遇,暗赞他的运气之好。要知道纳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浙江盐大使的职位并不高,但却是实缺啊!一个实缺,没有几万两银子根本是拿不下来的。一个毫不认识的人,能够慷慨解囊,为他纳捐,这种勇气和义气,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就算徐乙听了,也忍不住佩服此人的行径。
没想到,杨林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徐乙目瞪口呆,傻傻地坐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好半天才惊愕万分地又问了一句。
“杨兄!你说此人不是富商?而是个学徒?这……这不可能吧?小小的学徒,哪里来这么多的银两?你没说错?”
“不会有错!”杨林笑着说道:“贤弟你觉得惊讶也不奇怪,当初我听到这故事时候,也是惊愕非常。后来细细打听,这才明白其中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