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起来有些荒谬,实际上,这种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的真实。
也就是说,我们所坚持的自己,或许与他人眼中的我们根本不同。
也许,我们自认为只是生命长河中的某个片段的瞬间,反而是被他人认可的真实完整的我们。
而那个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所保持的姿态,反倒被旁人认定为是虚假的。就好像一个平素自诩胆大的人,有一千次不避斧钺,哪怕平生只有第一千零一次面对敌人退缩了,也会被人们评价为胆小鬼。没人还会记得,此人英勇过一千次。人们只会记得,这家伙畏敌如虎,面的敌人胆怯退缩。
这种事在历史中并不少见。
比如:在日本战国时代,曾经称霸一方的今川义元。他不是以曾把藩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的优秀政治家身份被牢记,而是以一个在阵前被敌人以少胜多轻易斩杀的小丑形象载入史册。
如果今川氏死后知道这一切。他一定很不服气。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就是如此的以偏概全。
人们认识一个人,真的就像是公孙龙所说的坚白石,是无法全面了解他人的。
m君认识别人,也是通过该人的某些特征,或者生活片段,来识别该人,并把其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
比如:他大学时代,有一个身高接近两米的同学。此人体重在两百斤以上。有人说这人有半吨重。
正是因为其人肥胖臃肿的体型,远比其身高更具有视觉冲击力。m君向别人介绍此人,总会先介绍他的外号“大河马”,很少向他人说,这是一位又高又胖的同学。
至于对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该人特别擅长游泳。
“大河马”除了个子高、体型臃肿、会游泳,就没有其他特点了吗?
当然是有的。
但是,m君不知道。
或许,他本是知道的,只是没记住。这样一来,那人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于在他的记忆里。
这个好比是他记忆里的大明崇祯皇帝。有些人能写出这位皇帝的一系列的优点。但是,在m君的认知里,这位皇帝是一位亡国之君。
或许,这位皇帝真的有许多优点。但是,他本人的所有能力、有点、特质,与其人生经历的终点相比,都变得不值一提。
于是乎,m君记忆深刻的是他是亡国之君,而非其他。
崇祯皇帝最终的失败当然只是其生命中的一个时间点,而非生命的全部。
但是,作为人生的结局,这显然不应该被当做点来看待,而应被视为时期序列。
实际上,这结局是由他一生中所做的一切事项,以及其个人所有优点与缺陷引发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