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ge.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缆镇语录 > 姑苏金陵走(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44))

姑苏金陵走(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44))

在悠悠演变中,早已变为苏州古城的标志,变成苏州形象的象征。

虽只有三十多米高,却素有“吴中第一名山”“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正所谓“虎丘吴小山,东南称奇观”。

如此独绝,难怪苏东坡要发出感叹: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远看隔河照壁,上嵌“海涌潮辉”四字。

虽寥寥四字,却点出了虎丘来历:远古时期,火山爆发,产生灼热岩浆堆积,形成几个小岛。

涨潮时被水淹没,退潮时又涌出海面。

久而久之,海陆变迁,就变成山丘。

虎丘虽最矮小,但却如明珠闪烁,流辉至今。

经过入口处,走上海涌桥;向前眺望,就会发现:山藏寺里,寺中藏山。

特点鲜明,如诗所绘:“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

仔细观看,稍加想象,丘如蹲虎,蹲虎如丘:二山门像老虎头颅,洞门如老虎嘴巴,窗洞似老虎眼睛,两边石碑是老虎耳朵,两旁树木好像老虎胡须,门前露台如同老虎舌头,环山河水好似老虎口水,山丘好比老虎脊梁,宝塔宛如老虎尾巴。

史料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宣战时,吴王阖闾受伤死于返程途中,归葬于海涌山。

为了保守吴王墓的秘密,在吴王下葬三日后,盛传其霸气凝聚成白虎,蹲于海涌山上。

从那以后,便有了虎丘称呼,且沿用到今天。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曾多次发现墓门,推测是吴王墓,但因墓恰巧就在斜塔底下,担心开挖会影响到斜塔,故而只好作罢。

斜塔岚浮,却是只真正保护吴王墓的白虎。

向前不远,是二山门,即断梁殿:主梁拼接,斗拱托梁;独具一格,含真藏古。

穿门北上,路西有古井憨憨泉:上盖铁盖,周有栏杆。

继续上山,路东有试剑石:中间裂开,酷似剑劈。

往北前进,路西有枕石:圆卵蜒蝣,状如大枕。

再向前走,便是虎丘中心千人石:形如盘陀,色如紫缯;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广可数亩,大容千人。

相传,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埋葬了三千宝剑和大量财宝。

为保守秘密,吴王夫差赐鸠酒于此,设鹤舞助兴;千余名修墓者在此饮酒,鸠毒发作,惨死于巨石之上。

血流成河,染成红色;天长日久,遂成暗红。

为扶正祛邪,消灾免祸,超度亡灵,在巨石北侧,建有一对石经幢:西北的八棱形,刻有二十尊佛像,为陀罗尼经幢;东北的方柱形,上覆四角攒尖顶,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幢。传说,到了晋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说法。

虽满腹经纶,口吐莲花,吸引“千人座”,但信者寥寥,疑者多多。

于是,生公聚石为徒,与谈至理;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

讲经佳话,脍炙人口,元代顾瑛有诗描绘: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抬眼东北角,有一白莲池;池中央,有一方顽石,叫点头石:外表方棱出角,像是点头称是。

转身向左,迎面有“虎丘剑池”四字,苍劲有力。

过了“别有洞天”,眼前就是“天下第五泉”的剑池:石崖两片,陡峭高耸,拔地而起,锁住一池绿水。

池形狭长,南稍宽大,北微狭窄,形似平放宝剑。阳光斜射,寒光闪闪,即便炎夏,也觉凉凉飕飕。

石桥拱形,飞悬半空,倒影水中,神奇惊险。苔藓满壁,藤萝倒挂,透壁望塔,如临深渊。导游说,剑池是因埋剑和寻剑而形成的。

据《吴地记》载,因以扁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故以剑池名。

据《元和郡县志》载,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

孙权穿之亦无所得,所凿之处遂成深涧。

公元1512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留下石刻。

1955年人民政府整修虎丘,疏浚剑池。

在戽干水后,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了一丈多长的隧道。

尽头呈喇叭状,容四人并立,并竖有石板,形似墓门。

为确保上方云岩寺塔的安全,未作深入发掘,随即进行封没。

种种迹象表明,剑池存在着某种秘密,应是为掩护吴王墓而设计开凿的:从上面的第二泉用暗沟将水引到剑池,再从剑池用暗沟将水引到白莲池,然后从白莲池用暗沟将水引到养鹤涧。

但吴王墓是否就在其中,在未经考古发掘证实之前,还是千古之谜。

再往上走,就到了山顶。抬头仰望,是虎丘塔:四周八角,八面开窗;上下七层,将近50米。

楼阁砖塔,高耸入云;古朴雄奇,气势磅礴。走到塔东,面西观察,不难发现:塔身向东北倾斜,且右侧呈弧形曲线。

据介绍,古塔建造于959年——961年,比比萨塔早完工390年,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

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4米,斜度为2.48度,被称之“中国比萨斜塔”“东方比萨斜塔”,“世界第二斜塔”。

据推测,和意大利比萨塔一样,建塔时就开始倾斜;最后一层塔有点偏向左边,就是为了改变重心,纠正倾斜。

而究其原因,偏斜是塔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因为山顶岩面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填土高度不等,西南薄,东北厚。

加上地下水流影响,地表雨雪渗透。

难免塔基有硬有软,硬软不同;沉降有多有少,多少不一。

这样,就造成了塔身倾斜,塔周裂缝。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塔岌岌可危,危在旦夕:不仅倾斜严重,而且裂缝遍布,最宽处高达80厘米。

为了保护古塔,政府采用了铁箍喷浆、盖板置换、围桩灌浆等多种方法,加固修整,解决了塔身开裂和地基松软问题。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倾斜裂缝,保护了千年古塔。

顺着原路,走下山来;边走边看,边想边悟;虎丘美景,天下独绝:丘绝在假,假虎成真;石绝在传,传说惊人;池绝在谜,谜疑千古;塔绝在斜,斜塔东方。丘石池塔,永绝天下;观赏感悟,永无憾事!

斜塔依旧,吴王可安好?

灵岩寺门望古城,山难得!

姑苏河畔旧游船,一水游全城!

景区商业化是必然,连花朝节也是表面文章!

第三天一大早乘动车去了金陵牛首山景区。

初进牛首山,一座方塔引起了我的兴趣,金光闪闪的“牛首胜境”四个大字透露出一股让人肃然起敬的气息。

同行的导游介绍,这是风铃塔,内挂了400个风铃。走近游览,微风徐来,清脆的铃音十分悦耳,闭上眼细细聆听,那种宁静恬然就从心田里蔓延开来。

沿着天阙路一路往山中深处走去,两旁的花木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混合着泥土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

贪婪的呼吸未够,我们来到了第一站,佛顶寺。

据说这是山上佛祖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由隆相法师亲自选址,按照唐代寺庙风格建立,内分多个功能区。

入寺参观,恢弘的建筑景观让我折服,寺内景观颇有些日式的感觉,处处皆景致,对细节的刻画十分完美,让人感觉静谧、深邃,这不正是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宇宙的禅趣意境吗。仰首远眺,远处一方“天印”与牛首山遥相呼应,目下一片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转过头,远处山坳耸立的高塔也尽显唐风古韵,宛如把我带回到贞观之治的盛世场景。它叫佛顶塔,塔身九级四面,巍峨而又深情的俯视着脚下这方净土。

拾级而上,走过佛顶塔不久我们就来到了久违的佛顶宫。

原本以为不过是一个设计精美的宫殿,然后我又错。

导游告诉我们,佛顶宫不单是宫殿,而是地下宫殿。

这是世界鲜有的深坑建筑,总体高度近90米,是现代建筑艺术的一个崭新景观。

珍宝状的“小穹顶”以及袈裟状的“大穹顶”补缺了牛首二峰,使“牛首”的名号更加挡住无愧。

整个精美的建筑设计让我们惊叹不已,以这样的场所来安奉佛教圣物舍利,想必也是极好的了。

金玉其外,内部如何呢?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一探究竟。

乘坐电梯到达佛顶宫的内部,从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起,可能叹为观止已经无法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感受。

浓郁的佛禅文化气息仿佛雾气一般在我们身边氤氲开来,让人不由得心怀虔诚,连隆厚归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也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走过“万佛廊”,来到“舍利大殿”,一路上惊叹声不绝于耳,整个大殿内围绕着舍利大塔,数不清的佛祖、菩萨、飞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在感叹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由衷的钦佩设计师和手工匠人的辛勤劳动。

午饭在金陵老门东吃,鸭血粉丝很地道。

下午游夫子庙,夫子庙不见夫子,只见盐水鸭。

午饭后乘动车回到姑苏。

第四天早上开始返程,路过香海禅寺逗留了一下,下午返回了缆镇。

旅游,就是去陌生的地方体验生活!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44)

一双手,至少看出5类疾病风险

一、拇指手掌测试

可能提示主动脉瘤风险

【拇指手掌测试】举起一只手张开,保持四指不动,将大拇指向掌内收拢。

若大拇指不能超过手掌边缘,为阴性,属于正常现象;若大拇指轻松越过手掌边缘,为阳性,提示很可能患有主动脉瘤。

1、拇指掌征阳性,很可能患有主动脉瘤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

他们对305名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拇指手掌测试对主动脉瘤的预测作用虽然敏感性极低,仅为7.5%,但特异性比较高,达98.5%。阳性拇指掌征的人,很可能患有主动脉瘤。

事实上,拇指手掌测试一直是马凡氏综合征(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而马凡氏综合征最致命的危害,往往就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

2、两处易长动脉瘤,一旦破裂太危险

主动脉瘤就像是血管壁上有一个吹大了的气球,虽然病程发展较慢,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一旦破裂,约20%的人会在5分钟内死亡,剩余80%的人最多也只有6小时的抢救时间。

一般主动脉瘤多发生在胸部、腹部,其症状表现并不典型,很可能被忽视:

◎胸主动脉瘤:可能出现胸部或背部疼痛、呼吸或吞咽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的症状;

◎腹主动脉瘤:可能出现背部疼痛、腹部一侧深处痛、腹部有跳动的包块。

若怀疑患有主动脉瘤,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管彩超检查。

3、这些人群,主动脉瘤风险高

90%以上的动脉瘤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因此60岁以上、有“三高”、习惯性便秘、长期高油高盐饮食、吸烟的人,都是主动脉瘤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排查。

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增加动脉瘤风险?又该如何改善?在公众号主页输入“动脉瘤”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二、手部青筋凸起

可能提示心脑血管系统异常

青筋一般在皮下隐约可见,但体型瘦皮肤白的人、重体力劳动者以及老年人,手上青筋会比较明显,尤其夏季血流较快、血管舒张,往往会更加明显,这一般都是正常现象。

但如果青筋异常凸起,就可能提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比如:

1、手背青筋明显:血管硬化

若手背中间青筋明显,可能预示心脏血管硬化,血脂代谢异常,心脏供血不好。若手背满是青筋,可能预示着全身血管硬化。

2、虎口青筋: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若虎口部位出现垂直于虎口、与掌纹重合的明显青筋,可能预示容易患心脑血管急症;年轻人虎口青筋,则可能预示心脑血管畸形。

3、大鱼际青筋:血液循环异常

大鱼际青筋可能预示全身血液循环有问题,存在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要避免下肢静脉血栓。

4、大拇指根部青筋:冠心病

大拇指根部的中间位置是冠状动脉在手上分支的缩影,此处有青筋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约为60%,即使目前检查正常,其五年十年后也属于高发人群。而且青筋凸出越严重、颜色越青,说明病情越严重。

三、大小鱼际萎缩凹陷

警惕糖尿病引发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却会引起100多种并发症。

如果感觉手变笨了,逐渐出现了大小鱼际肌肉变薄变瘪,甚至肌肉萎缩,很可能是高血糖引发了周围神经病变。

病情一旦发展到爪形手的程度,病情就非常严重了,可能出现手部麻木、疼痛感等感觉障碍,甚至可能导致手的废用。

糖尿病群体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避免高糖高碳水饮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四、手掌颜色变化,警惕脏腑病变

手心位置是中焦的显示区,也就是食道、胃、肝、胆等所在的位置,如果手掌颜色异常,可能提示脏腑病变,比如:

1、掌心发黄:心脾两虚

手心发黄说明脾胃功能虚弱,如果再加上大鱼际比较扁平,那就是心脾两虚。此类人群还多伴有大便溏稀、腹胀、食少、健忘、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

另外,颧骨高,两肋少肉,上眼皮耷拉、水肿等,也可能提示脾胃异常。

2、掌心青紫发黑:心肾气虚

手心青紫发黑说明肾脏有问题,心肾的阳气可能已经不足了。通常还有心慌气短、后背凉、手脚凉、脸肿、手脚肿、夜尿频、记忆力下降、腰膝关节疼痛等症状。

3、掌心发红,可能预示肝脏疾病

大小鱼际出现片状充血、斑块、红点,可能是“肝掌”的表现,需警惕肝脏疾病。如果任由病情发展,大小鱼际甚至可能由红色变为紫褐色。

此外,肝病患者还可伴有眼睑、面色发黄,舌下静脉紫暗,蜘蛛痣等症状。

五、手指呈杵状

可能是肺部疾病的“信号”

将双手中指向内弯曲,末端关节及指甲并拢,看两指甲根部是否有一个菱形空隙。若有,则为正常;若空隙变小或消失,则提示杵状指,可能与肺部疾病甚至肺癌相关。

1、杵状指多与肺病相关,甚至提示肺癌

杵状指又叫槌状指、鼓棰指,是某些疾病因素导致的手指末端指节,尤其是骨面的软组织,出现无痛性增生、肥厚、肿胀的现象。

其可见于多系统疾病,但主要与肺部疾病相关,约占%。当肺部出现病变,导致气道阻塞,易诱发组织缺氧,从而在离心脏较远的手指末端表现为周围组织增厚,即杵状指。

肺癌患者的杵状指症状可能出现较早,往往先于其他肺癌症状。有文献报道,肺癌中杵状指发生率约为1.6~9.4% ,其中以杵状指为首发症状的并不少见。

2、这些症状也可能提示肺部疾病

①胸闷气短:中老年人若一分钟内,呼吸次数低于12次或超过24次,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除了心脏问题,也需警惕肺病。

②皮肤干裂、水疱疹子:中医说“肺主皮毛”,如果皮肤或手上出现湿性水泡,需警惕支气管哮喘;若没做重体力活,皮肤却非常干燥、有裂纹,甚至掌指关节、肘关节出现斑丘疹,可能提示皮肌炎,需警惕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

③面部水肿:中医认为,肺还有通调水道的作用,主管体内水液代谢的调理。如果晨起或遇风感冒后出现颜面水肿,可能提示肺病。

六、一搓二拍三捏

对全身都有益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合谷穴、劳宫穴、少商穴、鱼际穴等。经常刺激这些穴位,就相当于对各个脏器进行按摩调节,有利于身体健康。具体怎么做?

①搓一搓:取一根上半部分有棱的筷子,把筷子放在手掌心,用双手反复搓动,直到掌心微热即可。

②拍一拍:每天拍拍手心、手背、掌根,指尖互拍、虎口对击,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肝脾健康、关节健康等都有好处。

③捏一捏:每根手指都对应不同的脏器,比如拇指对应肺、脾,食指对应肠道,小拇指对应心脏等,平时也可以捏一捏、按一按,有助于调养五脏。

推荐阅读: 征途:我能创造万物 绝世邪医 逍遥小帝婿 高武:我有一个合成栏 霸刀魔皇 我能提取超凡信息 遮天之开局签到重瞳至尊骨 炮灰修仙,法力无边 我的女友来自未来! 长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