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ge.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83章 咏鹅和悯农

第83章 咏鹅和悯农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有养过鹅的人就知道,鹅的叫声就是,鹅,鹅,鹅。这三字就是鹅的叫声,骆宾王写出了声音,颜色,动作,很真实生动。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诗的后两句,“白毛”“红掌”这些都是紧紧围绕大白鹅的特点来细致描写的,其中运用了综合感官、动静结合等方法,写出了大白鹅的外形特点、习性等。

所以当你仔细品读这首诗,你会发现,这首诗虽然看似简单,甚至可以看成童谣,但是实际上是一幅画,动静相生,奇妙无穷。这也是后世《咏鹅》这首诗能流传千年的原因。

卓文宣就是专业教授蒙学的,自然知道这首诗的厉害之处,甚至直接当蒙学启蒙教材亦无不可。

但他还是对吴咏抱有怀疑的心思,于是开口道:“你现场再做一首诗,叔父就承认你有足够的智慧,以后也就不逼着你每日来蒙学。”

“可以!”吴咏认真想了一会,还是没有头绪,直到不经意间看到一位老农扛着锄头从门口经过时,这才大声朗诵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它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

而诗的后两句诗人在抒发感慨,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病的呻吟。

诗人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

想到这里,吴咏又想到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

这句话在后世很出名,但是铺张浪费却随处可见。许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知是何道理。难道真的是生活富裕了,人的精神追求就变得不重要了吗?

这时吴咏又想到自己,他今日的本意是来蒙学的,却在看到此时的蒙学的教学内容后,起了轻视怠慢之心。如今更是因为抄了两首诗,震惊了卓文宣,而沾沾自喜。

这让他不由反思起来,难道因为自己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就可以抵触现在的教育吗?只愿学对自己有利的,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既然无法回到后世的社会,那就从蒙学开始吧,让自己彻底融入到这个时代来。

卓文宣没有他这么多心思,当他听完吴咏的朗诵后,先是沉思一会,然后才问道:“此诗的题名又是如何?”

“《悯农》”这次吴咏没有多说什么。

卓文宣听后却是沉默了,良久之后,才叹道:“此诗蕴含又大智慧,非一般人能比也。我会遵守事前的约定,今后不再要求你每日来读蒙学,你尽可随意,想学就学,不想学,我也逼你。”

这时吴咏却笑道:“叔父这是说哪里话,侄儿既然来到蒙学学堂,以后肯定是要进行蒙学的,只是这很多蒙学内容,侄儿都已经学得,就不用像其他童子一样照本宣科教导。侄儿日后肯定是要在学堂继续学习为人处世的,今后学业上若是遇到难解之意,还望叔父不吝赐教。”

卓文宣点点头,“你能够这样想,是最好不过的。以后学业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来找我。”

顿了一下,看了一眼何莲,又开口说道:“其实你这位阿姐,要比叔父更合适教导你,她的学识见解是叔父都敬佩的。”

接着又自嘲道:“刚才叔父还在说‘学无止境’,其实这些年叔父因为要教导蒙学,学识一直停留在十年前的状态。古人云: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也是我见到你这位阿姐后,才明悟出来的道理。你以后要切记,一定要多学,不可懒惰懈怠。”

吴咏急忙保证,“但请叔父放心,侄儿定会铭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

卓文宣点点头,又问了何叶何草的蒙学进境,得知何叶已学过《急救》、《九九》、《六甲》,便让她跟着学《三仓》。而何草因为没有进行过蒙学,只能跟着卓弢去学《急救》。

安排好两位小的,卓文宣又问了成昭的想法,他是知道成昭一直照顾着吴咏,又是吴家买的婢女,当然她身份比较特殊,毕竟当年吴家祖母买下她,就是当做吴咏的童养媳培养。如今吴咏恢复了正常,以后也不知如何处理她,现在还是询问一下比较好。

不想成昭却是摇头,“我跟着咏弟就行,他学什么,我就跟着学什么。”

最新网址:

网</p>

推荐阅读: 大唐解签六年,才知是西游 九幽大帝 天地任我行之二 我为长生仙 阴界阎王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破碎虚空,绝世剑仙从书中走出 我的师尊是盘古 篮球:我能三分必进 太古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