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马车的曹玑,心情愉悦的笑看着,对面而坐的好友黄毓祺和陈子龙二人。
“二位兄台,可听到路军门之言?”
黄毓祺和陈子龙都是江南名士,也有功名在身,不过二人多次参加进士科考,皆名落孙山。
这两人不单单是江南名士,官宦子弟,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算东林一当的人。
这也是曹玑为何与二人关系深厚的原因。
黄毓祺已经六十岁,算得上是曹玑和陈子龙二人的前辈。
此人年少之时,与前内阁首辅周延儒有同窗之谊。
但因为治国理念不同,政见不合,曾公开决裂。
黄毓祺和陈子龙现在虽然无官无职,但二人在江南却是达官贵族的座上宾。
在淮安府游历这些时日,二人不单单住在曹玑府上,还得到淮安府官绅的热情款待。
昨天晚上,二人还在驿馆,拜见了左春坊大学士,兼兵部侍郎的倪元璐。
而这就是东林一当,在朝野内外的影响力。
因为倪元璐也是东林之人,甚至孙传庭身上也有东林一当的烙印。
但是,东林一当的人,也仅仅是一个松散的政治同盟,他们分成大小几十个社派。
并不是真正有组织的铁板一块,否则的话,这大明朝早就姓东林了。
东林一当真正的罪行和名声烂大街,不是因为其中有人贪生怕死,投降满清(如钱谦益之流)。
他们真正的罪过,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以及所谓的治国理想,不顾百姓死活,党同伐异,相互内讧,自相残杀。
尤其是面对建奴鞑子,异族外敌入侵,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为了自己所谓清誉名声,枉顾大明的存亡和百姓死活不顾。
宁远内斗,也不愿意团结,那些可以团结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共同抵抗女真建奴的入侵。
以大明今时今日的情况,比起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局面,情况无疑要好得多。
然而,南宋国祚延续了一百多年。
南明仅仅维持了十几年,归根结底,还是这些文官误国导致的。
而这里面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江南的东林一当这些文官。
黄毓祺和陈子龙二人,科举不第,仕途不顺,多年的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却让二人远离了官场和士绅贵族的奢靡。
更多的了解到底层百姓的疾苦。
从而让二人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体会到国家的存在的意义。
昨晚二人与倪元璐有过一番密谈,知道的事情比曹玑的更多。
从倪元璐口中,二人知道太后是个贤明之人。
不但英明果决,还能够从谏如流。
<b/> 其次护卫的左都督朱云飞,深的太后信任,手握雄兵,对大明忠心耿耿。
大学士蒋德璟、方岳贡、范景文也都是忠直能干的大臣。
此刻,面对曹玑的询问,黄毓祺有些欣慰的笑道。
“太后临朝,藩王备选,朝内上下一心,大明中兴有望矣!”
陈子龙也欣然附和道:“孙传庭总督山东,江淮军务,朱云飞都督京城内外,可确保政局安稳。”
“若能够朝野一心,来日北伐中原,振兴大明,确是指日可待。”
“哈哈哈……”三人对视一线,曹玑抚掌笑道。
“二位皆是大才,我当向朝廷举荐二位入朝为官,不知二位贤兄以为如何?”
“多谢子玉兄抬爱,我陈子龙功名不久,入朝为官,不过是为五斗米折腰,这非我志向也。”
陈子龙拱手一拜,慨然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我决定弃笔从戎,前往孙总督帐下投军,为我大明北伐大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不错,黄某虽老,却能骑马射箭,此身当马革裹尸,为大明山河永在,流尽最后一滴血。”
须发皆白的黄毓祺,却也有不输少年的豪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