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真的是来讨董的嘛?
或许,在普通人眼里是这样的,但在精通三国历史的学者眼里,却未必如此,真实的过程可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董卓废帝,袁术出逃;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孙坚杀王叡、张咨;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袁术据南阳;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术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一月,刘表到荆州;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孙坚讨董,梁东之战爆发;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孙坚与胡轸战于阳人,史称阳人之战。
虽然,史书上记载的梁冬之战,没有具体到月份,仅仅只是以“冬”字代替,但农历上的“冬”字,代表的便是十月至十二月。
换言之,梁东之战不可能早于初平元年的十月。
这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孙坚自起兵以来,先杀王叡,又灭张咨,与袁术厮混在一起时,不过才二月,而他讨董的第一战梁东之战,居然最早是在十月,甚至可能十一月、十二月。
那么问题来了。
从二月到十月,中间有八个月的空闲,孙坚在忙什么呢?
他如果当真是为讨董而来,为何不像曹操一样,直接开干,一路往雒阳莽啊!
更奇怪的是,袁术虽然是后将军,但也不过只有个南阳郡而已,因何表奏孙坚为破虏将军,还要兼领豫州刺史?
自己兼领豫州刺史,不是更香?
凭什么要给孙坚?
这显然不合理。
按照史学家的推测,如此反常的举动,更像是孙坚与袁术之间的一场交易。
咱们回头再看孙坚的不合理举动,因何要平白无故诛杀王叡?
难道孙坚真的容易被人挑唆?
且不说孙坚已经三十六岁,而且身经百战,阅历丰富。
如果他真是一个容易被挑唆的人,真不知道会有多少士族死在他手里。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
那便是孙坚企图从王叡手里夺过荆州,通过讨董风波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力量。
可惜,孙坚逼死王叡的事情,触动了南阳士族的禁脔,作为一个寒门黑户,如此这般杀到南阳,等同于向南阳士族宣战。
而南阳作为汉末士族三巨头之一,连四世三公的袁术都未必坐得稳,刘表当上荆州刺史后,更是直接把南阳丢出去当缓冲区,自己则坐镇襄阳享清福。
南阳士族绝不是那么好驾驭的。
孙坚靠莽劲儿杀过来,最终却成了孤家寡人。
南阳太守便宜了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