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一斋先生名为娄亮,乃是当代名家,已经快七十岁了,学问堪称当世一绝。王守仁过去诚恳了求教数日,感觉获益良多,归来路上都不胡来了,反而捧起了书用心研读。
只不过这状态能持续多久就不一定了,他本来就是看到什么都很感兴趣、瞧见什么都想捣鼓两下的性格。
王华听了此事,面色缓和下来。
王守仁是长子,自小又得祖父祖母偏爱,他这个当爹的也只能出来当个恶人,平日里多管教他一二。两个小年轻在路上走那么久,他哪能不问个清楚?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和气气地吃了顿家宴,王守仁便领着诸芸去安顿下来。
文哥儿迈着小短腿跟进跟出,等王守仁把带回来的行礼都放妥了,才凑到王守仁身边提要求:“哥,去国子监!”
带上他!
王守仁本来还奇怪文哥儿怎么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跑,听到这儿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王守仁道:“都快过年了,没事去国子监做什么?我过了记年才去入学。”
没有人想在放假的时候去学校,绝对没有!
文哥儿不死心地怂恿:“熟悉熟悉!”他人不高,还没长到王守仁腰上的位置,直接就能伸手抱大腿,做起来毫无违和感。他眼巴巴地抬起头看向王守仁,“去看看,去看看。”
王守仁低头睨了自己腿上的小挂件一眼,抬手敲敲那毛茸茸的小脑壳:“便是去看看,也没有带你去的道理。”
他刚回京,还有好多朋友没来得及见,谁出门会带个两三岁的小娃娃啊?和同龄朋友们游玩唱和,不比哄娃娃好玩多了?
文哥儿见抱大腿不管用,气鼓鼓地走了。
诸芸见那小不点弟弟气呼呼地跑远,忍不住说道:“难得三弟有心想瞧瞧国子监,你怎地不带他去看看?”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足不出户的女孩儿,当年随父亲入京时她也被带出去逛过京师,知晓国子监离得不是太远。
瞧见文哥儿,诸芸便想起了家中几个弟弟妹妹。
若是自家弟弟妹妹这般央求,她是很难拒绝的。
王守仁道:“你不懂,小孩子不能惯着,一惯就会蹬鼻子上脸。”
王守仁这纯粹是经验之谈。
毕竟他自个儿就是这种人。
没毛病!
王守仁歇了一天,立刻写帖子给还在京师的朋友们,群发消息表示“爷回来了,出去浪啊”。
他在京师读过几年塾馆,由于爱逃课还能考高分,成功赢得了不少同龄人的崇拜,所以他的朋友遍地都是。
一听到来自王守仁的召唤,大伙立刻就出来为王守仁接风洗尘。
王华考虑到王守仁刚回到家,且马上又要过年了,也就没拘着他,由着他出去玩儿。
王守仁玩得越潇洒,文哥儿就越郁闷,旬休日下午去杨廷和家学棋时还闷闷不乐。
杨廷和得知个中情由,说道:“想去国子监有何难,一会我带你去就是了。”
杨慎在旁插嘴:“去!”
杨廷和转头揉了揉杨慎的脑袋,说道:“外面太冷了,等明年天气暖和了我再带你去。”
杨慎满一岁了,已经会开口说些简单词儿。杨廷和颇喜欢这个长子,闲下来教文哥儿下棋,也会把杨慎抱过来在旁边看着。
杨慎天生比旁的小孩聪明。
看人下棋这么闷的事换成寻常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可杨慎不一样,他总是乖乖坐在旁边,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左边瞧瞧右边看看,每次瞧见他爹吃棋还会满脸的欢欣鼓舞。
当初第一次被父子双打的文哥儿:“…………”
天才的儿子也是天才吗!
文哥儿总想偷偷捏他脸。
堂堂大才子,脸一定好捏!
听杨廷和要带自己去国子监,文哥儿高兴得很,不太确定地追问:“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于是他从杨廷和那儿听到点往事。
原来杨廷和当年十二岁成了举人,也不是一口气考成进士的,他也曾经落第过。
按照惯例,落第举人也可以进国子监进修,悉心为二战国考做准备。
当初杨廷和就进了国子监。
当年的国子监丞黄明善很看好他,没过多久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如今黄明善已经是他的岳父、慎哥儿记的外公了!
所以说,国子监是杨廷和的母校,还是包解决婚配问题的那种。
杨廷和想回去看看实在再简单不过。
文哥儿向来对这些大佬往事很感兴趣,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听听,他杨先生和他爹就是不一样,绝对不会和小孩子说“十二岁中举”、绝口不提中举后还落第过的事。
好的长辈,实事求是。
糟糕长辈,蓄意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