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谁也没敢多说什么。
只是心里免不了对朱载坖的评价有些低,这位陛下不知兵啊。拍拍脑袋就决定轻启战端,过于轻率了。
告辞了朱载坖,兵部尚书杨博领着两人出了宫。
“杨尚书也是知兵的,为何不劝阻陛下。”俞大猷想不通,只能向杨博询问道:“若是在大同一线轻举枉动,恐会让俺答有可趁之机。万一俺答兵入中原,那便是一场大祸。”
杨博摇摇头道:“你们以为老夫没劝过不成?其中的利害关系早已讲清。只是陛下刚愎自用,不肯听我之言,非要现在就报复俺答。我刚刚虽然在殿上,却也没怎么开口。但是与你们两人,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戚继光急忙道:“大人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你们此去,接掌了京营之后,便要先与兵伍们混得熟悉,再加以操练。”杨博回头看了一眼紫禁城,才道:“其关键便是一个拖字决,要粮要粮饷,先拖些时日。有了这个时间,便能将京营操练的有些样子,务必令行禁止。到时出战,也不要贪功,莫要有大损失便是胜了。”
俞大猷连连点头道:“还是杨尚书考虑的周到,如此一来虽不见得能胜,却也能少些伤亡。”
如果朱载坖听到自己的兵部尚书说的话,必定会说,这老头子坏的很。
戚继光微一犹豫,却道:“我听人言,陛下在先帝驾崩的那天晚上,可是带兵一举夺下永定门。而陛下所练亲军,在此之前居然一点风声也没露出过。只六千人,便面对京营二十余万人而毫无怯色。无论是谋略之深远,还是兵马之精锐,都不可小视。此次所发京营之兵,也是陛下亲军所统带整顿,或许让人刮目相看也不一定。”
杨博那天就在养心殿上,确实是见过朱载坖的亲军。当时倒没怎么注意,现在回想起来,倒是军容整肃极是不凡。
“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杨博沉吟着占点头,“既然如此,你们二人可先去接管了兵权,再试试这支兵马。陛下如此倚重,想必自有不同凡想之处。”
“是不是金刚钻,一试便知。尚书大人老成持重,我等就依大人之言。”俞大猷接口道:“若是不堪用,再用拖字决也不算晚。”
三人相视大笑,这才去的远了。
京城距大同并不算远,俞大猷与戚继光两人快马加鞭,也是堪堪在京营到达大同城之时追到。
此时四万京营兵的前锋,已经到了大同城,他们两人正好赶上。
宣大总督江东、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勋贵三人一同出迎。
俞大猷与戚继光两人刚刚接手兵权,虽然还没细看这支京营人马如何,但只是从人人肩扛一支火铳的样子来看,便觉得有些不妥。
只是大同城中官佐已经出迎,他们两人才没询问什么。
宣大总督江东等一行人出城,远远的便看到长长的队伍蜿蜒而来。
虽然他们这些人也是久经战阵,十几万人冲杀的战场也没少见到,可是这支京营给他们的印象却大有不同。
首先这四万人的队伍走的格外整齐,即使是野外行军,也四人一排,走的丝毫不乱。乍一看还没什么,可是看得久了,却觉得这样的军伍格外有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