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这本宇航基础百科,给到不同的人,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如果是现在毫无顾忌地往外输出,也许整个基础科学都会往上提高几个层次。顾松虽然看不懂理论,但他知道,那些与行星际宇宙飞船有关的科技应用,水平究竟在哪个层次。新材料、下一代计算机、强人工智能,甚至聚变推进器的图纸
但读档前政经哲的学历背景和多年社会阅历告诉顾松,不能这么干。
他必须要把核心的东西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
现在面对郭跃,他就需要掌握这个度。
要取得郭跃的支持,甚至借用以郭跃为代表的、现在这个阶段可以用得上的科研力量。
顾松开口说道“郭教授是否认同,如果要做这件事,首先主要的因素是钱”
“当然”郭跃点头,“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何况是航天这个投入特别大、直接经济收益小的领域。”
其实航天技术所积累的技术,最终都广泛运用到了生活当中,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恐怖。但可惜的是,航天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的直接经济收益确实小,民间认为劳民伤财的呼声其大无比。
可要做这件事,没有海量资金的投入,根本推不动。
当年受对手发射第一颗卫星和实现第一个载人航天的刺激,美国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砸了相当于现在20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进去。
而相比较而言,华国的载人航天项目,从立项到第一次实现航天员上天,总花费才200亿人民币左右。
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啊。
顾松说道这一点,郭跃当然是无比赞同。
他继续说“我现在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了燧石研究院,第一阶段的使命就是,拿出在短期内能最大化创造经济收益的技术出来。在我的判断中,是消费类的智能硬件,与软件生态的结合体。”
郭跃摆摆手“商业上的事情你略讲。”
这话说得顾松噎住了一下。
得,大佬不关心钱的事。顾松只能说道“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我希望通过消费类的智能硬件,实现材料、精密制造、芯片、人工智能的技术积累。有了这些技术积累,我再引入航天领域的科研力量,烧钱推动航天科技。目标就是,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提高火箭发射的效率。”
“航天材料民用化的案例确实很多,反过来走可不是一回事。”
顾松点头“我知道,我只希望通过这第一个阶段,建立相应的研发团队。”
毕竟有了团队才能输出一些成果不是不然无中生有怎么应对来自全球的审视
郭跃关心的还是软件工程领域“人工智能的技术积累,怎么个积累法”
“我说一些自己思考的结果,郭教授您别笑。”
郭跃摆了摆手,似乎是嫌他啰嗦。
顾松斟酌了一下说道“弱人工智能正在普及,很多专业领域已经通过计算机、依靠程序实现快速运算。下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除了更快的计算速度支撑,在逻辑上会聚焦到数据的大量采集、数据的识别处理、自动化反馈上。数据的采集,是传感器、输入设备和数据通信的领域;数据的识别和处理,应该涉及到认知科学、数学、计算机语言;自动化反馈,则取决于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帮我们做什么。”
“等等等等,”郭跃忙打断他,“你说的数据识别和处理,你是指计算机自动去做吗”
“当然。”
郭跃沉思着,问了一句“你研究过机器学习”
顾松不敢搭这个话茬,摇头道“这个没有,我只是认为,人工智能的根基始终是计算行为,要计算就要有数据,要智能就得按需要自动地识别和处理数据。”
“确实,编程式的人工智能虽然在有一些领域运用得很好,但如果要放到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概念,逻辑有问题。”郭跃喃喃自语,“机器学习sv还是神经网络都有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