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qugege.cc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齐霸春秋 > 第七十一章 灯火燎尽

第七十一章 灯火燎尽

天色虽然未暗,但已有侍女走上台来,奉上灯烛。随着一盏盏灯火被点燃,整座楼台渐渐明亮了起来。

商周时期的人们用的不是后世那种蜡烛,虽然此时也有了烛,但那更像火把。是用剥了皮的麻杆缠上布,浸上几层油,或是用含油多的松木作火把。

据说也有用桦树皮来浸上油或松脂来作烛的,后人称之为“桦烛”,常被用于昏礼。后来为了好听便谐音为“花烛”,这也是后来“洞房花烛”这个成语的由来。

此时把这种未点燃的火把叫做燋,用手持的火把就叫烛,放在地上的叫做燎。燎放在门外的叫大烛,庭燎就是在院子里点火把。

但火把毕竟用起来不太方便,于是人们便把当时的一种食器,名叫豆的东西放上灯芯,装上油脂,点上照明。这种豆也就成为了后世油灯的雏形,此时已经成为普通的照明用具,贵族们用青铜豆,平民百姓用不起青铜,就用陶豆。

但青铜豆毕竟不能和后世的灯具相比,即便多加几根灯芯,烛光还是太小。而且此时的灯具里燃烧的是雌株大麻的籽油,点起来亮度不高。

近代在发明电灯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煤油灯来照明,因为煤油灯点起来十分明亮而且烟小。而动植物油脂的成份里含有甘油,甘油被点燃会产生很大的烟雾。如果不经化学处理,将甘油去掉,那烟熏火燎是免不掉的。

其实后世里也有用鲸油来点灯的,中国古代所提及的鲛脂可能就是鲸鱼或海豹的油脂。但中国近海的鲸类资源不丰富,而此时的齐国虽然号称渔业发达,但能造出的船舶还是简陋窄小,顶多可以在莱州湾近海处打打鱼,无力走向深海大洋。

所以此时的油灯就用易得的麻油来点灯。麻油烛光弱,烟还大,一旦在晚上点灯看点书常会熏得人泪流满面。小白尝试了几次后就再也不这样干了,感觉再这样下去眼睛就要瞎了。

面对这些简单粗陋的青铜豆灯,小白便想起了一件著名的灯具,汉代的长信宫灯。这件灯不仅有可活动的灯罩可以防风,内部还有烟道和水槽,可以吸走烟灰,设计构思很是合理,堪称青铜灯具的杰作。

所以小白便把这种新式灯具描述给负责铸造铜器的筑氏一族,让他们根据描述铸造两个试试。筑氏不愧是齐国虽擅长铸造青铜的一族,倒是很快就制造出来了。但由于铸灯的材料是青铜所制,消耗的材料比得上制作一件普通大小的鼎器了,由于耗费太大,鲍叔牙一见到这种灯具就开始劝谏小白。

小白也明白,由于冶铁工业还不成规模,青铜就是这时代最重要的金属。春秋时的铜金属要被用于战争、生产、祭祀等各个领域,是很宝贵的战略物资。你看这时用来点灯的青铜豆才消耗这么点铜材,要是把青铜豆全换成大型宫灯,小白自己也觉得齐国会很快破产。

所以小白从谏如流,下令不再铸造青铜灯了。主要是不想被人说点个灯还如此奢侈,所以一共也只做了这两个青铜侍女灯。一个当作礼物放在了青荇的寢宫,以防烟火熏到了自己的美人;另一个便放在这高台之上,只在宴会臣僚时使用。

虽然青铜灯没有多做,但陶制的类似样式的灯倒是做出了不少,几乎摆满了齐宫。这些灯的造型如同身着宽大长袖的宫人或是张开大口吐火的野兽。有些被陈列于齐宫的道路旁,张着大口的陶制大型灯具给小白的感觉就像后世的某种特殊造型的垃圾桶。

虽然贵族们平日里不用陶制的用具,将它们视为平民才使用的东西。但毕竟青铜灯实在太费材料,陶制兽型灯虽不如青铜所制的尊贵,但也要比青铜豆强得多了。所以小白将这种灯具发明出来后,春秋时代没有见识的土包子贵族们还是高高兴兴地纷纷将这种陶土所制的灯带回了家。

推荐阅读: 北境之巫 苟胜 田园小农民 随身带着元素农场 让我当条咸鱼吧 练气在聊斋 第一武祖 贼行诸天 从原始开始 武侠之最强神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