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林老师已经快六十岁了。
很难想象,,四十多年前,正好是我国刚刚恢复了高考。很多知青们,都不一定能够一次考上国内的大学。而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全村有一个大学生,那便是神奇得不得了。
那个时候,林老师已经漂洋过海,在异国深造。
当时林老师的父母,应该也是高知分子吧!
那个年代,能够出国深造的人,可不是普通的人家。
也因着在国外待了几年,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学术岁月。
这样的人才,不成为人才都难。
那个时候的林老师,正是年轻,意气风发的时候,面对高薪、更高的平台的橄榄枝,始终都保持着平常心。
为了家乡,为了满腔的热血,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当时比较落后的城。
当然了,时至今日,城,依旧不算是很发达。
依旧是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没有能够真正成为支柱的产业,更加没有能够成为特色的地方名片。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名片,大概,就只有来自高中的一张试卷。
试卷能够产生多少收入呢?
更何况,试卷的收益,与很多人,都不相关。
能够撑起一个地方的经济的支柱型的产业。光光靠简单的,结构单一的种植业,是远远不够的。
城的地域很好,地处长江中下游。处于大别山山麓的平原地带。
终年气候四季分明,背靠长江,有着独特的水源优势。
以水稻种植为主要产业的城,没有能力和魄力,将种植业打造成一个神话。
城历史悠久,本来也可以打造特色的旅游产业。奈何,名气自然比不过一些历史积淀更加浓厚的大都市。建成的湖畔公园,本来可以成为一张名片,奈何过于流于庸俗。
城比较稀缺的,便是人才。
更加稀缺的是,有魄力和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