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很快回到了家中,跟老伴儿和大儿子说明了去处,然后很快继续投入到了炒菜的忙碌中。大约一个时辰后,热气腾腾的丰盛的饭菜都承上了堂屋神龛下的四方桌上,四条长凳不知什么时候擦的蹭亮。男人们都已经上坐,女人们和小孩们搬着小板凳坐在大门边儿,时不时起身去桌边加点菜然后又回到门边坐着或者干脆舒适的蹲着,人们吃着、聊着活脱脱像又过了一个年似的热闹。
一晃就到傍晚了,送走了子女们后去小儿子房间看了看小孙子,老杨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坐在那木质的看不出原始颜色的古床边,点燃了一根香烟,默默的吞吐了起来。看着老杨一声不吭的抽着烟,一旁的老伴儿忍不住问了起来:“你想清楚了?”老杨继续抽着烟没有回答,老伴儿也没有继续发问,又过了一会儿,烟蒂都变得烫手了,老杨把烟蒂扔在了地上,然后用脚在已经发黑的土制地面上踩了踩,确认烟头熄灭之后,回头对老伴儿说:“想好了”。老妇人接着说道:“那明天我去把院里的鸡弄一只和野山参一起炖了,我看四妹当时就是这样弄的”。老杨也不再搭话。就这样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五点冒头老两口儿陆续起床,抓鸡、杀鸡。老妇人忙碌了一两个时辰后老杨在厨房的场子也铺开了,只见土灶台上的大黑锅被端了下来放在地上,瓦罐子放入了土灶台的腹中,旁边用一圈圈的稻草和柴火裹着、压着,严严实实的。平常极少用的蜂窝煤炉子已经升着了火,上面架设上了那口锈迹都没来得及擦拭干净的小铁锅,看着老伴儿端着切好的鸡肉进来了,老两口儿眼神对视了一下,极其默契的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爆炒,加参儿,入罐密封好,最后把那口黑的发亮的大铁锅还原到灶台上,一上午的忙碌好像没发生似的,厨房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这时,菜地忙碌了一上午的中年男人回来了。中年男人是老杨的小儿子,名叫杨华,浓眉大眼的身体也很健壮,据说跟着村里和附近村中的高手练过一段时间洪拳,看上去英气非凡,当时参军体检的时候被一个团长硬是给看对了眼,全程跟着体检并表示一定要他跟着他去他的团,保证以后当兵卫国,前程无量,杨华最后体检全部优异通过后准备参军却硬是硬生生的被他老娘客哭着喊着甚至以命相抵的给拦住了。据说那个团长后来还特意来了村子两次,想做做老人家的思想工作,最后都被杨华的老娘给果断拒绝了,最后这个事就不了了之了。杨华最后只能一直留在家中帮忙务农,时不时出去打打零工维持生计。其实杨华是地地道道的老实人,平常老实巴交也毫无心眼,不知道吃了村里人多少的暗亏。只见他去旁院放下农具时看到了地下的鸡毛,再点点院中的这些鸡,心中已然明了,这肯定是父母想着自己老婆生了个儿子也怪辛苦,平常就加餐了个蒸鸡蛋和红糖水,也没有像样的补补,怕身体扛不住所以杀了只鸡准备犒赏一下儿媳妇儿。可一想下蛋的鸡又少了一只啊。于是轻叹了一声,向堂屋走去。
杨华刚进堂屋,就看到正在抽烟的老父亲,还没来得及确认是不是杀鸡煨汤的事,就听见父亲嘱咐道:“今天早上杀了只鸡,已经放入土灶内,等下中午弄饭添柴火时要注意,别把瓦罐碰着了,罐子里面可是放了野山参的。”老杨虽然说的不紧不慢的,可是杨华一听到“野山参”三个字的时候那可是心中一紧,像是有人当面给了他一记重拳似的,整个人都呆住了。就这样在老父亲面前呆了一会儿,恢复过来的杨华以为自己听岔了,于是激动望向父亲大人说道:“您刚刚说罐子里有啥?是什么参来着?”。老杨看着小儿子的表现,也没有大惊小怪,因为1921年生人的他知道,这小子小时候可是连他啃树皮的样子都见过呢,一下听说家里有这般天材地宝的稀罕物可能消化不了这个消息。于是又强调了一下,瓦罐里放了野山参,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的跟小儿子讲了一遍,但他去找陈老师和泽有卫生员的事当然主动略去了。听完父亲的叙述,杨华这才缓过神,并且对大哥充满了感激,虽说他这些年种田、还粮食时也对这个大哥颇有微词,可是这次大哥拿回来了这么个稀罕物,他也就不在怨恨了。父亲轻声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口中的痰,调门儿压低了接着说道:“这野山参我本来是想直接给我的小孙子服用的,可是你妈不知从哪听说了孩子太小不能直接服用这么大补的东西,于是只能用来熬汤给你媳妇喝然后通过母乳转换让我的小孙子吸收了,你可要跟我盯好了我孙子这段时间是不是起到效果了,别都被你媳妇给吸收干净了。”杨文一听这话,心中犯起难来,我怎么知道我儿子吸收了没,我又不是医生。但是他又不敢问,只能娓娓称是。
接下来事情全部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了,连续三天,中年妇女每天定时定量的喝着野山参鸡汤,然后安静的哺乳着男婴,男婴的那两个姐姐可是一点儿都没粘着这份荣光,从头到尾的都不知道家中悄悄的进行着一件大事。
一晃又过去了一个礼拜,男婴已经快满月了,这个时候杨华和家人开始为男婴的名字而苦恼了。一大家子人,都没读什么书,以前的名字都是请教村里年龄最长做过教师的老杨的大哥取的。老杨想着好不容易年近七旬添了个亲孙子,这冥冥中肯定注定了什么,于是老杨即刻动身,前往了上边儿村子的一个叫“冯山寺”的寺庙,这个寺庙可以他们十里八乡最出名的一个寺庙。据说之前夏家村的一个中年人突然偏瘫了,他家人带着他到处求医问药也没能治好,有一天经过这个寺庙进去拜佛保佑,求得佛符烧后溶于水中服下结果第二天就站起来了,像是之前压根儿就没有病过一样。从此这个寺庙就声名远扬,香火从未断过。经过几个时辰的赶路,老杨终于来到了寺庙,把寺里所有的佛都拜了一遍,最后通过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年长的僧人,并说明了来意。
僧人禁不住老杨的软磨硬泡,也没有直接告诉取什么名字,只是说了一段:“佛法讲究无欲无求,万物皆空,过度的追逐不如放下,清静自然才是本性,往往平静方能致远”就不再理会老杨默默离开了。
和尚走后,老杨呆站在那儿琢磨了好一会儿,也没明白什么意思,只对最后一句话印象深刻,好像听人说过这句话似的。老杨死劲的寻思着、回忆着,嘴里不停的嘀咕着老和尚的话,突然老杨像是开窍了一般,平静方能致远,老和尚这是在暗示自己啊,就叫杨静了,就叫杨静了,难怪庙里挂满了静字,原来静才是最大的啊。老杨嘀咕着嘀咕着声音越来越大了。不明真相的旁人还以为这个老头子疯了似得看着他。老杨这时可没空理会外人的眼光,只见他满脸通红,激动的喊着就叫杨静了,就叫杨静了,完全没有一丝意识到这一般是个女娃的名字,老杨带着无人可挡的气势,激动着、高兴着,边喊边往家的方向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