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昨日上午得知二爷回来,孙家就派车去接老太太的二女儿,吃了午饭不一会,又接到老太太的大女儿回府。
大爷便令人快马加鞭,去他的妹妹家通知,说她姐也回来了。
大爷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要她早点来,姊妹多聚一聚。
大姑太太在登州这边也住不了几天,还得回北城去准备年货什么的,要过节了么,家里没个女主人那哪成?!
老太太的二女儿,嫁给当地一个李姓老员外的儿子,据说李家祖上也是做大官的,后来被贬。
如今家里是书香门第,儿孙都是读书人,在当地极有影响。
老先生的两个儿子,都被南都那边的高官,高薪聘做子孙的家塾先生了。
虽然是书香门第,子孙书读的好,但从不参加科举,据说这是祖训。
因为李家经营的好,虽然历经战乱,家中表面财物被抢劫一空,但是有土地房产在,城里的门面还在,所以稍加经营,便又成了当地的富户。
再说谁家把大量钱财放在兵匪能找得到的地方?乱世了,往地下一埋,谁能找着?等到和平年代,再把它挖出来使用,没两年又家业兴旺,下人繁多了。
老太太的二女儿也就是李太太,第一天在太阳落山前,就迎来娘家人来接,脸上的惊喜还没有过,又迎来娘家的一个小厮,说是大爷让来的,告诉二姑太太另外一个喜讯,大姑太太来了。
李太太开心的是热泪盈眶,与丈夫一商议,赶紧备齐礼物行头,夜里也没怎么睡,刚过丑正,又忙忙地起来,叫醒儿女,于寅时初就上路了。
因为是月亮地,又是平坦官道,路上又没有行人,下人们便打马加鞭,往孙府而来。
还没到小中午,李家的马车就到了孙府大门外,老太太听说,便令大太太二太太等人出外迎接。
这跟老太太亲自出门迎大闺女不同,李太太一是常来常往的客,二是身份也不一样,如今姑太太是二品的夫人。
老太太本是长辈,没有迎接晚辈的道理,只是老太太太长时间没见到大女儿,心上自然惦记,想第一时间就见到荣归的大女儿,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姑太太的到来,更是给孙府增添了喜庆气氛。
这几日,孙家的下人们自然是忙的脚不沾地,大批量的采买,以及厨房那边,是需要大量人手的,来了这么多亲戚,谁也别想闲着。
少爷小姐们,自然是十分的喜欢,两个姑太太来,除了要带一些礼物给他们,这二姑太太还带来了他们的或是表哥表姐,要么就是表弟表妹。
有差不多大的小亲戚来,自然是开心啊,在一起说说他们那里的新闻,讲讲这里的新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这样的场合,莲儿自然是出尽了风头。
孙家两个姑姑见面,唏嘘一番,等孩子们见了礼,各各拿了礼物,看着漂亮的莲儿飞奔外去带小亲戚去逛园子。
想起她的爹,自己的弟弟,两位姑太太垂泪哭泣。
想起她们还没出阁时,与这个弟弟在一起美好的时光,如今回来,却只能在他一双儿女身上找寻儿时的记忆,怎能让她们不伤心?!
她们伤心,又勾起老太太丧子之痛,母女三人哭得眼睛红红的。
三太太早就哭得不行了。
两位大太太,连同一些上了年岁的媳妇,也都流着泪,一会劝劝这个,一会又劝劝那位,说大家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就都开心点,别在想这些伤心的人和事,说三爷在天上若有灵,也不希望看到老太太与两位姐姐这么伤心,就都往孩子身上看,多疼疼三爷这两个孩子吧,三爷在天上看着也欢喜!
于是渐渐地,几人这才止住。
莲儿哪里懂得这些,她跑前跑后,带着二姑太太带来的跟她一般大的两个表姐表妹的,自然是开心的不得了,全府里都能看到她们飞快而过的咯咯咯声影,后面是跟着一大帮喘吁吁的丫鬟们。
马丫就是其中之一。
马丫又跟别的丫鬟不同,她是要紧跟莲儿的,莲儿到哪儿,她就到哪儿。
把马丫从厨房调回莲儿房里来,上面对她有交代的,这是她的任务。
马丫是要陪莲儿上学的,要跟在莲儿左右。
所谓陪,跟当初马丫给戎儿伴随左右不同。
也就是说,莲儿上课,马丫也得上课,莲儿写字,马丫也得写字,莲儿有作业,马丫也得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