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林所说的小篆巅峰作正是李斯所刻的花鸟兽纹小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因为这八个字是刻在和氏璧上作为秦千秋而万世的开端,也是后世历朝历代争相抢夺传国玉玺!
这八个字无论是字还是所代表的意义,又或者是书写的材质都远非任何书法可比!
所以当若云说出是这四个字的时候杨怀林大笑着点头。
有了杨怀林的肯定,若云继续说道:“小篆之后其实还有一种接近隶书存在的魏碑,因其刻在石碑上,又被称之为碑文。碑文有记载事件等作用,也可以作为了解过去的窗口。魏碑笔法古朴浑厚。隶书本身讲究波折,且方圆笔法两用。汉朝诸多大臣奏章请折据说多为隶书。而到了汉朝末年,一些大的书法家开始涌现。像蔡邕、钟繇,都是集隶书与楷书一身的大家。这个时候的术法开始讲究法度,用笔也有了各样说法。”
杨怀林看了看若云:“这些似乎不是你们历史书上能讲到的吧?”
若云点头说道:“因为我本身对书法是很感兴趣的,所以翻了一些关于书法的介绍。而且我觉得书法的演变与历史的更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哦?”杨怀林当真来了兴致:“怎么说?”
若云点头:“比如隶书的出现是因为纸张的出现以及实际书写的便利与美观,法度森严又不失美感,恰恰如同汉末三国时期的人一般,每人都有一个追求,但是最终追求的气势都是统一。”
杨怀林皱着眉头,似乎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他看了看若云说道:“你继续说!”
若云点头说道:“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这个时候整个华夏大地都在征战,诸侯割据,政权林立。社会对于一统的需求十分强烈,豪发士族彼此征伐,为的就是能够一统天下。这个时候社会上迫切需要统一,需要法度。影射在术法上便是要求隶书的波折不再波折转而是书写更为规范的横平竖直,撇捺对称。所以楷书在这个时候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楷书是社会诉求的一种隐形体现。”
若云这个术法绝对是杨怀林第一次听到的,所以此刻听到若云解释的时候杨怀林当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期待地看着若云说道:“那行书又怎么解释?”
若云点头说道:“三国后期有了两晋南北朝,总得来说当时的额华夏大地还是南北小的征战不断,但是大的动荡已经没有。毕竟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相对来说有更迭,但是领地变化不大,是以难得有了大环境的分裂与区域性的统一并存。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征战,人们也想要休养生息。特别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给南方之地带去了大量北方文人雅士的生活习俗。人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想法,自然也就显得偏安一隅。是以这个时候王羲之能写得出兰亭集序,却写不出钟繇的贺克捷表。”
杨怀林点头说道:“正是,胸怀、眼界与认知都会影响一个人对于术法的书写。王羲之那个时候总体求安稳,是以整个兰亭集序也给人一种飘逸洒脱的感觉。”
若云笑道:“杨老师你这样说我似乎对于术法的理解又深了!”
不料杨怀林却是摆摆手说道:“这话应该是我来对你说才是!还有后面的呢?”
若云想了想点头说道:“唐朝算是中国术法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历史上无论是国力、文化还是科技,唐朝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这其实也与唐朝建国有关。”